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雷公藤红素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1.2 雷公藤红素化学结构修饰的研究进展 | 第10-17页 |
1.3 天然产物单体及药物氨基酸衍生物的研究概况 | 第17-22页 |
1.4 立题依据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中间体氨基酸酯盐酸盐的合成 | 第23-30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仪器和试剂 | 第23-24页 |
2.2.1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23-24页 |
2.3 L-丙氨酸甲酯盐酸盐(1a)的合成 | 第24页 |
2.4 L-甘氨酸甲酯盐酸盐(1b)的合成 | 第24-25页 |
2.5 L-甘氨酸乙酯盐酸盐(1c)的合成 | 第25页 |
2.6 L-丝氨酸甲酯盐酸盐(1d)的合成 | 第25页 |
2.7 L-丝氨酸乙酯盐酸盐(1e)的合成 | 第25-26页 |
2.8 L-缬氨酸甲酯盐酸盐(1f)的合成 | 第26页 |
2.9 L-苯丙氨酸乙酯盐酸盐(1g)的合成 | 第26-27页 |
2.10 L-苯丙氨酸异丙酯盐酸盐(1h)的合成 | 第27页 |
2.11 结果与讨论 | 第27-29页 |
2.11.1 目标化合物的红外光谱解析 | 第28-29页 |
2.12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30-49页 |
3.1 仪器与试剂 | 第30-31页 |
3.1.1 主要仪器 | 第30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30-31页 |
3.2 29- (1-甲氧甲酰乙胺基)-雷公藤红素(2a)的合成 | 第31-32页 |
3.3 29- 甲氧甲酰甲胺基雷公藤红素(2b)的合成 | 第32-33页 |
3.4 29-乙氧甲酰甲胺基雷公藤红素(2c)的合成 | 第33-34页 |
3.5 29- (2-羟基-1 甲氧甲酰乙胺基)-雷公藤红素(2d) 的合成 | 第34-35页 |
3.6 29- (2-羟基1乙氧甲酰乙胺基)-雷公藤红素(2e) 的合成 | 第35-36页 |
3.7 29- (2-甲基-1 甲氧甲酰丙胺基)-雷公藤红素(2f) 的合成 | 第36-37页 |
3.8 29- (1-乙氧甲酰-2 苯基乙胺基)-雷公藤红素(2g) 的合成 | 第37-39页 |
3.9 29- (1-异丙基氧甲酰基2苯基乙胺基)-雷公藤红素(2h) 的合成 | 第39-40页 |
3.10 结果与讨论 | 第40-48页 |
3.10.1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讨论 | 第40-41页 |
3.10.2 目标化合物的氢谱 (~1H-NMR) 解析 | 第41-43页 |
3.10.3 目标化合物的碳谱 (~(13C)-NMR) 解析 | 第43-45页 |
3.10.4 目标化合物的质谱解析 | 第45-48页 |
3.10.5 目标化合物的IR解析 | 第48页 |
3.11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癌活性测试 | 第49-78页 |
4.1 引言 | 第49-50页 |
4.2 MTT实验 | 第50-73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50页 |
4.2.2 主要实验液的配制 | 第50-51页 |
4.2.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1页 |
4.2.4 细胞的培养 | 第51-52页 |
4.2.5 目标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测定 | 第52-53页 |
4.2.6 实验结果 | 第53-72页 |
4.2.7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72-73页 |
4.3 AO/EB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实验 | 第73-74页 |
4.3.1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73-74页 |
4.4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实验 | 第74-77页 |
4.4.1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75-77页 |
4.5 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目标化合物的斑马鱼体内毒性试验研究 | 第78-92页 |
5.1 引言 | 第78页 |
5.2 实验仪器 | 第78页 |
5.3 实验药品 | 第78页 |
5.4 实验步骤 | 第78-79页 |
5.4.1 配制实验溶液 | 第78-79页 |
5.4.2 受试药物的暴露实验 | 第79页 |
5.4.3 显微观察 | 第79页 |
5.5 实验数据处理与评价方法 | 第79页 |
5.6 实验结果 | 第79-90页 |
5.7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90-91页 |
5.8 小结 | 第91-9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2-94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92-93页 |
6.2 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3页 |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03-104页 |
附图Ⅰ中间体的IR图谱 | 第104-108页 |
附图 Ⅱ 目标化合物的IR图谱 | 第108-112页 |
附图 Ⅲ 目标化合物的~1H-NMR图谱 | 第112-128页 |
附图 Ⅳ 目标化合物的~(13C)-NMR图谱 | 第128-140页 |
附图 Ⅴ 目标化合物的质谱图 | 第140-148页 |
致谢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