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斑马鱼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1.1 模式生物斑马鱼及其发展简介 | 第11-12页 |
1.1.2 斑马鱼用于人类疾病的研究 | 第12-14页 |
1.1.3 庆大霉素对斑马鱼毛细胞的损伤作用 | 第14-16页 |
1.2 中药在耳聋等方面的研究 | 第16-17页 |
1.3 斑马鱼在抗耳毒活性成分筛选中的优势及意义 | 第17-19页 |
1.4 华南毛蕨及其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 第19-22页 |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2-23页 |
1.5.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页 |
1.5.2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庆大霉素介导的斑马鱼毛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23-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1.1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3页 |
2.1.2 实验动物 | 第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27页 |
2.2.1 实验用的斑马鱼繁育 | 第23-25页 |
2.2.2 DMSO浓度和孵育时间对毛细胞作用的考察 | 第25-26页 |
2.2.3 庆大霉素造模条件的研究 | 第26页 |
2.2.4 庆大霉素介导的毛细胞损伤模型的验证 | 第26-27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2.3.1 DMSO浓度和孵育时间对毛细胞作用的考察结果 | 第27-29页 |
2.3.2 庆大霉素造模条件的研究结果 | 第29-30页 |
2.3.3 庆大霉素介导的斑马鱼损伤模型的验证结果 | 第30-32页 |
第三章 56种中药提取物的制备 | 第32-38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2-34页 |
3.1.1 中药样品 | 第32-34页 |
3.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4页 |
3.2 实验内容 | 第34-35页 |
3.2.1 中药提取与浓缩 | 第34-35页 |
3.2.2 中药萃取与浓缩 | 第35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第四章 中药中抗耳毒活性组分的筛选 | 第38-49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4.1.1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4.2.1 中药萃取相的预处理与溶液的配制 | 第38页 |
4.2.2 中药样品浓度的确定 | 第38页 |
4.2.3 中药萃取物筛选 | 第38-39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9页 |
4.3.1 香附样品筛选结果 | 第39-41页 |
4.3.2 蝉蜕样品筛选结果 | 第41-42页 |
4.3.3 地龙样品筛选结果 | 第42-43页 |
4.3.4 薄荷样品筛选结果 | 第43-45页 |
4.3.5 苦杏仁样品筛选结果 | 第45-47页 |
4.3.6 郁金样品筛选结果 | 第47-49页 |
第五章 两株华南毛蕨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 第49-56页 |
5.1 实验器材 | 第49-50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5.2.1 CYC6、CYC18的发酵 | 第50-51页 |
5.2.2 CYC6、CYC18的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及分离 | 第51-52页 |
5.3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常数 | 第52-53页 |
5.4 化合物的抗耳毒活性筛选 | 第53-56页 |
5.4.1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53-54页 |
5.4.2 实验方法 | 第54页 |
5.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56页 |
第六章 讨论与总结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8页 |
附录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或待)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