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0页 |
1.2.1 有利于宏观上了解债权收益权的法律性质、交易结构 | 第10页 |
1.2.2 有利于明晰并规避债权收益权融资领域的法律问题 | 第10页 |
1.2.3 有利于债权收益权融资业务的开展与创新 | 第10页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3.1 理论界关于收益权的法律性质研究 | 第10-11页 |
1.3.2 理论界关于收益权融资业务的研究 | 第11-12页 |
1.4 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5 本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收益权概述 | 第14-23页 |
2.1 收益权的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2.2 收益权的定义 | 第15-16页 |
2.3 收益权的种类 | 第16-17页 |
2.4 收益权的法律性质 | 第17-21页 |
2.4.1 收益权能说 | 第18页 |
2.4.2 用益物权说 | 第18-19页 |
2.4.3 物权、债权二元说 | 第19-20页 |
2.4.4 将来债权说 | 第20页 |
2.4.5 收益权的法律性质为债权 | 第20-21页 |
2.5 收益权的法律属性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债权收益权融资的法律分析 | 第23-32页 |
3.1 债权收益权融资存在的有效性 | 第23-24页 |
3.2 债权收益权转让中存在的法律关系 | 第24-26页 |
3.3 债权收益权融资的分类 | 第26-32页 |
3.3.1 从融资业务转让形式出发的分类 | 第26页 |
3.3.2 从融资业务受托方/对接机构出发的分类 | 第26-29页 |
3.3.3 从债权收益权融资业务交易结构出发的分类 | 第29-32页 |
第四章 典型债权收益权融资分析 | 第32-37页 |
4.1 融资融券收益权融资 | 第32-33页 |
4.2 小贷资产收益权融资 | 第33-34页 |
4.3 融资租赁收益权融资 | 第34页 |
4.4 应收账款收益权融资 | 第34-35页 |
4.5 债权收益权融资的共性分析 | 第35-37页 |
第五章 债权收益权融资的法律问题及完善建议 | 第37-46页 |
5.1 现阶段债权收益权融资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37-41页 |
5.1.1 债权收益权法律性质问题 | 第37-38页 |
5.1.2 债权收益权转让合同效力问题 | 第38页 |
5.1.3 债权收益权信托的效力问题 | 第38-39页 |
5.1.4 对接机构经营范围法律限制问题 | 第39-40页 |
5.1.5 债权收益权融资监管层面的法律问题 | 第40-41页 |
5.2 现阶段监管措施的法律分析 | 第41-42页 |
5.3 完善债权收益权融资的法律建议 | 第42-46页 |
5.3.1 立法部门加快制定收益权领域的法律法规 | 第42-43页 |
5.3.2 监管部门应明确收益权的转让模式及对接机构 | 第43-44页 |
5.3.3 监管部门应对投资者进行分类管理 | 第44-45页 |
5.3.4 监管部门应建立债权收益权融资配套制度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