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遗传与进化”模块职业规划教育工具箱建设与使用要点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1-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文献综述第12-19页
        1.3.1 国外职业规划教育实施情况第12-16页
        1.3.2 国内职业规划教育实施情况及研究进展第16-19页
    1.4 理论基础第19-24页
        1.4.1 职业选择理论第19-21页
        1.4.2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第21-24页
    1.5 核心概念界定第24-27页
        1.5.1 职业和职业分类第24-25页
        1.5.2 职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第25页
        1.5.3 职业教育、职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第25-26页
        1.5.4 工具箱和职业规划教育工具箱第26-27页
    1.6 研究方法第27-29页
2 高中生物课程职业规划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第29-37页
    2.1 调查目的第29页
    2.2 调查对象第29页
    2.3 调查方法及工具第29-30页
    2.4 调查结果与分析第30-35页
        2.4.1 学生目前职业规划状况调查结果与分析第30-32页
        2.4.2 学生职业规划需求调查结果与分析第32-33页
        2.4.3 学生接受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第33页
        2.4.4 生物教学中职业规划教育现状及学生需求调查结果与分析第33-35页
    2.5 调查结论与思考第35-37页
3“遗传与进化”模块中与职业规划教育相关的内容分析第37-45页
    3.1 《科学家访谈》第38-39页
    3.2 《科学家的故事》第39页
    3.3 《科学·技术·社会》第39-40页
    3.4 《科学前沿》第40页
    3.5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第40-42页
    3.6 分析总结第42-45页
4 职业规划教育案例设计思路第45-61页
    4.1 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第45-49页
        4.1.1 课堂教学设计要求第45-46页
        4.1.2 课堂教学设计要点第46-49页
        4.1.3 课堂教学设计呈现形式第49页
    4.2 课外活动设计思路第49-56页
        4.2.1 课外活动的设计原则第50-51页
        4.2.2 课外活动的实施程序第51-54页
        4.2.3 课外活动方案编写体例第54-56页
    4.3 主题班会设计思路第56-61页
        4.3.1 主题班会的设计原则第56-58页
        4.3.2 主题班会的基本框架第58-60页
        4.3.3 主题班会方案编写体例第60-61页
5“遗传与进化”模块职业规划教育工具箱的建设第61-67页
    5.1 工具箱的内容设计原则第61-62页
        5.1.1 适应性原则第61页
        5.1.2 个性化原则第61页
        5.1.3 多元化原则第61-62页
        5.1.4 科学性原则第62页
        5.1.5 生成性原则第62页
    5.2 工具箱的建设过程第62-63页
    5.3 工具箱的呈现方式第63页
    5.4“遗传与进化”模块职业规划教育工具箱统整与呈现第63-67页
6“遗传与进化”模块职业规划教育工具箱使用要点第67-75页
    6.1 课堂教学设计使用要点第67页
    6.2 课外活动方案使用要点第67-70页
        6.2.1 社会考察活动方案使用要点第67-69页
        6.2.2 阅读活动方案使用要点第69-70页
    6.3 主题班会方案使用要点第70-72页
        6.3.1 班会主题的要求第70页
        6.3.2 班会形式的确定第70页
        6.3.3 班会人员的组成第70-71页
        6.3.4 班会事前的准备第71页
        6.3.5 班会过程的实施第71页
        6.3.6 班会结果的反思第71-72页
    6.4 职业规划相关表格的使用要点第72-75页
        6.4.1“职业信息收获表”的使用要点第72页
        6.4.2 职业规划相关表格及量表使用要点第72-75页
7 结论、展望与不足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附录A第79-81页
附录B第81-127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27-129页
致谢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中学理科“特岗教师”培训反思途径与内容研究--以山西省“国培计划”2016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