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 | 第14-15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的局限性 | 第15页 |
1.3 锂空气电池简介 | 第15-26页 |
1.3.1 锂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1.3.2 锂空气电池的优势和不足 | 第17-19页 |
1.3.3 锂空气电池的催化剂 | 第19-26页 |
1.4 选题依据和研究思路 | 第26-29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9-33页 |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9-31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2.2 材料的表征 | 第31-33页 |
2.2.1 材料的物化性能表征 | 第31-32页 |
2.2.2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液/固双向催化(Pd/Co_3O_4)作为高效Li-O_2电池催化剂 | 第33-55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 第34-35页 |
3.2.1 材料的合成 | 第34-35页 |
3.2.2 材料的表征 | 第35页 |
3.3 液固双向催化(Pd/Co_3O_4)作为高效Li-O_2电池催化剂 | 第35-53页 |
3.3.1 液固双向催化(Pd/Co_3O_4)的物化表征 | 第35-37页 |
3.3.2 液固双向催化(Pd/Co_3O_4)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7-40页 |
3.3.3 电池失效的机理探讨 | 第40-42页 |
3.3.4 液固双向催化(Pd/Co_3O_4)对充放电行为的影响 | 第42-49页 |
3.3.5 液固双向催化(Pd/Co_3O_4)的机理分析 | 第49-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CeO_2/δ-MnO_2作为高效Li-O_2电池催化剂 | 第55-71页 |
4.1 引言 | 第55-56页 |
4.2 材料的合成 | 第56-57页 |
4.3 CeO_2/δ-MnO_2作为高效Li-O_2电池催化剂 | 第57-70页 |
4.3.1 CeO_2/δ-MnO_2催化剂的物化表征 | 第57-61页 |
4.3.2 CeO_2/δ-MnO_2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61-66页 |
4.3.3 电池失效的机理探讨 | 第66-68页 |
4.3.4 CeO_2/δ-MnO_2催化的机理分析 | 第68-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Pd/δ-MnO_2作为高效Li-O_2电池催化剂 | 第71-101页 |
5.1 引言 | 第71-72页 |
5.2 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 第72-73页 |
5.2.1 材料的合成 | 第72-73页 |
5.2.2 材料的表征 | 第73页 |
5.3 Pd/δ-MnO_2作为高效Li-O_2电池催化剂 | 第73-92页 |
5.3.1 Pd/δ-MnO_2催化剂的物化表征 | 第73-77页 |
5.3.2 Pd/δ-MnO_2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77-81页 |
5.3.3 Pd/δ-MnO_2催化剂的充放电机制 | 第81-85页 |
5.3.4 Pd/δ-MnO_2催化剂的DFT计算和催化机理分析 | 第85-92页 |
5.4 Pd的晶体取向和形状对Pd/δ-MnO_2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92-98页 |
5.4.1 Pd(200)/δ-MnO_2作为Li-O_2电池催化剂 | 第92-95页 |
5.4.2 Pd-NS/δ-MnO_2作为Li-O_2电池催化剂 | 第95-9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8-101页 |
第六章 固体电解质LATP的纳米化制备及在Li-O_2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 第101-117页 |
6.1 引言 | 第101-103页 |
6.2 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103-106页 |
6.2.1 材料的合成 | 第103-104页 |
6.2.2 粉末的烧结方法 | 第104页 |
6.2.3 材料的表征 | 第104-106页 |
6.3 LATP的纳米化制备及离子导电性能研究 | 第106-114页 |
6.3.1 LATP的纳米化制备 | 第106-109页 |
6.3.2 LATP的离子导电性能研究 | 第109-114页 |
6.4 含LATP的准固态电解质制备及在Li-O_2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 第114-11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31页 |
致谢 | 第131-133页 |
个人简介 | 第133-13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135-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