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陶瓷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钛酸锶钡基陶瓷的储能性能及其数值模拟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40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电介质储能材料第13-29页
        1.2.1 电介质储能的基本原理第13-15页
        1.2.2 影响电介质储能密度的因素第15-16页
        1.2.3 电介质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6-29页
    1.3 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第29-34页
        1.3.1 放电等离子烧结快速致密化机理第30-31页
        1.3.2 放电等离子烧结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第31-34页
    1.4 电介质材料储能性能的数值模拟第34-38页
        1.4.1 电介质材料击穿行为的数值模拟第34-37页
        1.4.2 电介质材料储能密度的数值模拟第37-38页
    1.5 本课题的提出第38-40页
第二章 微观结构对Ba_(0.4)Sr_(0.6)TiO_3陶瓷储能性能的影响第40-54页
    2.1 前言第40页
    2.2 样品制备与性能表征第40-43页
        2.2.1 样品的制备第40-41页
        2.2.2 样品性能表征第41-43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3-51页
        2.3.1 热重-差热分析第43-44页
        2.3.2 烧结特性第44-45页
        2.3.3 相组成与微结构第45-47页
        2.3.4 介电性能第47-48页
        2.3.5 储能性能第48-51页
    2.4 结论第51-54页
第三章 溶胶凝胶法及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Ba_(0.4)Sr_(0.6)TiO_3陶瓷的储能性能第54-66页
    3.1 前言第54-55页
    3.2 试样制备与性能表征第55-57页
        3.2.1 样品的制备第55页
        3.2.2 样品性能表征第55-57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7-65页
        3.3.1 相组成与微结构第57-59页
        3.3.2 介电性能第59-62页
        3.3.3 储能性能第62-65页
    3.4 结论第65-66页
第四章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Ba_(0.4)Sr_(0.6)TiO_3/MgO复相陶瓷的储能性能第66-78页
    4.1 前言第66-67页
    4.2 试样制备与性能表征第67-68页
        4.2.1 样品的制备第67-68页
        4.2.2 样品性能表征第68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8-76页
        4.3.1 相组成与微结构第68-71页
        4.3.2 介电性能第71-73页
        4.3.3 储能性能第73-76页
    4.4 结论第76-78页
第五章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Ba_(0.4)Sr_(0.6)SiO_3复相陶瓷的储能性能第78-92页
    5.1 前言第78-79页
    5.2 试样制备与性能表征第79-80页
        5.2.1 样品的制备第79页
        5.2.2 样品性能表征第79-80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0-90页
        5.3.1 相组成与微结构第80-86页
        5.3.2 介电性能第86-87页
        5.3.3 储能性能第87-90页
    5.4 结论第90-92页
第六章 随机模型模拟BST/MgO陶瓷的介电击穿行为第92-100页
    6.1 前言第92-93页
    6.2 理论模型第93-95页
        6.2.1 有限差分解静电平衡方程第93-94页
        6.2.2 随机模型第94-95页
    6.3 模拟结果与讨论第95-99页
    6.4 结论第99-100页
第七章 相场模型模拟钛酸锶钡陶瓷的储能性能第100-114页
    7.1 前言第100-101页
    7.2 钛酸锶钡朗道系数的拟合第101-106页
        7.2.1 理论模型第101-102页
        7.2.2 模拟结果与讨论第102-106页
    7.3 相场模型模拟钛酸锶钡的P-E曲线及储能密度第106-113页
        7.3.1 理论模型第106-108页
        7.3.2 数值模拟第108-109页
        7.3.3 模拟结果与讨论第109-113页
    7.4 结论第113-114页
第八章 总结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34页
致谢第134-136页
作者简历第136-13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科研成果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基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锂氧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Co/Mn基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在Li-O2电池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