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28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22页 |
1.2.1 非审计服务 | 第16-18页 |
1.2.2 审计独立性 | 第18-20页 |
1.2.3 审计质量 | 第20-21页 |
1.2.4 内部控制审计服务 | 第21-2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第22-2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24-2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26页 |
1.4.2 理论分析法 | 第26页 |
1.4.3 实证研究法 | 第26页 |
1.5 特色与创新 | 第26-28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8-42页 |
2.1 非审计服务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28-30页 |
2.2 非审计服务与审计师独立性 | 第30-31页 |
2.3 非审计服务、审计师独立性及其经济后果的文献综述 | 第31-38页 |
2.3.1 非审计服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 第31-34页 |
2.3.2 非审计服务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 第34-36页 |
2.3.3 非审计服务对审计定价的影响 | 第36-38页 |
2.4 内部控制审计服务经济后果的文献综述 | 第38-41页 |
2.4.1 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2.4.2 对审计定价的影响 | 第39页 |
2.4.3 对资本成本的影响 | 第39-40页 |
2.4.4 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 第40页 |
2.4.5 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整合审计的优势 | 第40-41页 |
2.5 文献述评 | 第41-42页 |
第3章 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 | 第42-49页 |
3.1 制度背景 | 第42-45页 |
3.1.1 非审计服务发展的制度背景 | 第42-44页 |
3.1.2 内部控制发展的制度背景 | 第44-45页 |
3.2 理论基础 | 第45-49页 |
3.2.1 经济依赖性理论 | 第45页 |
3.2.2 知识溢出效应 | 第45-46页 |
3.2.3 声誉资本理论 | 第46-47页 |
3.2.4 重复博弈理论 | 第47-49页 |
第4章 预期非审计服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 第49-71页 |
4.1 引言 | 第49-51页 |
4.2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第51-56页 |
4.2.1 非审计服务与审计师独立性 | 第51-54页 |
4.2.2 非审计服务与审计质量 | 第54-56页 |
4.3 研究设计 | 第56-61页 |
4.3.1 回归模型审计 | 第56-59页 |
4.3.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59-61页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61-65页 |
4.4.1 描述性统计 | 第61页 |
4.4.2 相关性分析 | 第61-64页 |
4.4.3 回归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4.5 稳健性检验 | 第65-69页 |
4.5.1 关于审计质量的衡量 | 第65-67页 |
4.5.2 关于客户对预期支付非审计服务的衡量 | 第67-68页 |
4.5.3 消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 第68-6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5章 内部控制审计服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 第71-105页 |
5.1 引言 | 第71-75页 |
5.2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第75-80页 |
5.2.1 研究背景 | 第75-76页 |
5.2.2 文献回顾 | 第76-77页 |
5.2.3 假设提出 | 第77-80页 |
5.3 研究设计 | 第80-86页 |
5.3.1 回归模型设计 | 第80-84页 |
5.3.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84-86页 |
5.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86-96页 |
5.4.1 描述性统计 | 第86-87页 |
5.4.2 相关性分析 | 第87-89页 |
5.4.3 回归结果分析 | 第89-96页 |
5.5 稳健性检验 | 第96-100页 |
5.5.1 改变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度量指标 | 第96-97页 |
5.5.2 改变审计质量的代理变量 | 第97-99页 |
5.5.3 审计质量降低是否有内部控制缺陷导致 | 第99-100页 |
5.6 进一步研究 | 第100-104页 |
5.6.1 审计师行业专长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5.6.2 比较国际“四大”与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 第102-10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105-11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05-106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106-107页 |
6.3 研究局限 | 第107-108页 |
6.4 未来研究方向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2-124页 |
致谢 | 第124-127页 |
作者简介 | 第127-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