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各种鱼的病害、敌害及其防治论文

乌鳢水泡病毒感染SSN-1细胞诱导细胞自噬的机制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第12-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6页
    1.1 弹状病毒的概况第14-16页
        1.1.1 弹状病毒的分类第14页
        1.1.2 弹状病毒的生物学信息第14-15页
        1.1.3 弹状病毒结构特点第15-16页
    1.2 鱼类弹状病毒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1.3 乌鳢水泡病毒病的研究现状第17页
    1.4 细胞自噬的研究概况第17-25页
        1.4.1 细胞自噬的种类第18页
        1.4.2 细胞自噬发生的分子机制第18-20页
        1.4.3 细胞自噬的调控机制第20-21页
        1.4.4 细胞自噬和自噬流的检测标准第21-23页
        1.4.5 细胞自噬与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现状第23-24页
        1.4.6 细胞自噬与机体免疫系统间关系的研究进展第24-25页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5-26页
第二章 SHVV感染SSN-1 诱导细胞自噬第26-49页
    2.1 实验材料第26-30页
        2.1.1 细胞与病毒第26页
        2.1.2 载体与质粒第26-27页
        2.1.3 引物序列第27-28页
        2.1.4 实验试剂第28页
        2.1.5 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第28-29页
        2.1.6 实验仪器第29-30页
    2.2 实验方法第30-37页
        2.2.1 病毒感染细胞第30-31页
        2.2.2 细胞总RNA提取第31页
        2.2.3 反转录第31-32页
        2.2.4 表达质粒的构建第32页
        2.2.5 多克隆抗体制备第32-34页
            2.2.5.1 融合蛋白诱导表达第32页
            2.2.5.2 融合蛋白纯化第32-33页
            2.2.5.3 融合蛋白免疫兔子第33-34页
        2.2.6 透射电镜观察第34页
        2.2.7 质粒转染细胞第34-35页
        2.2.8 荧光显微镜观察第35页
        2.2.9 Western blot实验第35-37页
        2.2.10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7页
    2.3 实验结果第37-46页
        2.3.1 LC3B克隆及抗体制备第37-42页
        2.3.2 乌鳢水泡病毒粒子形态学观察第42-43页
        2.3.3 透射电镜下观察自噬囊泡结构第43页
        2.3.4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自噬小体的点状聚集第43-45页
        2.3.5 LC3B-Ⅰ/LC3B-Ⅱ 转化及P62水平变化第45-46页
    2.4 分析讨论第46-49页
第三章 细胞自噬抑制乌鳢水泡病毒的增殖第49-56页
    3.1 实验材料第49页
        3.1.1 细胞与病毒第49页
        3.1.2 引物序列第49页
        3.1.3 实验试剂第49页
        3.1.4 实验仪器第49页
    3.2 实验方法第49-51页
        3.2.1 MTS法测定细胞毒性第49-50页
        3.2.2 Western blot实验第50页
        3.2.3 荧光定量PCR第50页
        3.2.4 TCID50测定第50-51页
        3.2.5 统计学方法第51页
    3.3 实验结果第51-54页
        3.3.1 MTS法测定细胞毒性第51页
        3.3.2 细胞自噬对SHVV蛋白水平的影响第51-52页
        3.3.3 细胞自噬对SHVV mRNA水平的影响第52-53页
        3.3.4 细胞自噬对SHVV病毒粒子释放的影响第53-54页
    3.4 分析讨论第54-56页
第四章 乌鳢水泡病毒诱导细胞自噬的机制研究第56-67页
    4.1 实验材料第56-58页
        4.1.1 细胞和病毒第56页
        4.1.2 载体和质粒第56-57页
        4.1.3 引物序列第57页
        4.1.4 多肽序列第57-58页
        4.1.5 实验试剂第58页
        4.1.6 实验仪器第58页
    4.2 实验方法第58-59页
        4.2.1 紫外灭活病毒制备第58页
        4.2.2 Western blot实验第58页
        4.2.3 PcDNA3.1-G质粒的构建第58页
        4.2.4 SHVV-G三级结构预测第58页
        4.2.5 多肽与细胞共孵育第58-59页
    4.3 实验结果第59-65页
        4.3.1 Beclin1基因克隆及抗体制备第59-60页
        4.3.2 紫外灭活病毒鉴定第60-61页
        4.3.3 SHVV结构蛋白诱导细胞自噬第61-62页
        4.3.4 SHVV G蛋白诱导细胞自噬第62-63页
        4.3.5 诱导细胞自噬的多肽筛选第63-65页
    4.4 分析讨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80页
附表: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鲤TRIM47生物特性初步探究及SVCV感染斑马鱼转录组学分析
下一篇:鱼精蛋白对草鱼片保鲜效果及其抑菌机理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