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科植物花部发生及系统发育探讨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8-15页 |
1.1 蓼科植物 | 第8-9页 |
1.2 研究概况 | 第9-14页 |
1.2.1 分类及系统位置的研究 | 第9页 |
1.2.2 花部形态研究 | 第9-10页 |
1.2.3 叶表皮研究 | 第10-11页 |
1.2.4 果皮微形态 | 第11页 |
1.2.5 细胞学 | 第11页 |
1.2.6 植物化学研究 | 第11-12页 |
1.2.7 分子系统学研究 | 第12-13页 |
1.2.8 地理分布研究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部分 材料和方法 | 第15-1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5-1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7-19页 |
2.2.1 材料固定 | 第17页 |
2.2.2 解剖花 | 第17页 |
2.2.3 扫描电镜观察 | 第17-19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结果 | 第19-36页 |
3.1 花序形态特征 | 第19-22页 |
3.1.1 冰岛蓼属 | 第19页 |
3.1.1.1 冰岛蓼 | 第19页 |
3.1.2 蓼属 | 第19-20页 |
3.1.2.1 萹蓄 | 第19页 |
3.1.2.2 习见蓼 | 第19页 |
3.1.2.3 绵毛酸模叶蓼 | 第19页 |
3.1.2.4 春蓼 | 第19页 |
3.1.2.5 酸模叶蓼 | 第19页 |
3.1.2.6 刺蓼 | 第19-20页 |
3.1.3 酸模属 | 第20-22页 |
3.1.3.1 齿果酸模 | 第20页 |
3.1.3.2 黑龙江酸模 | 第20页 |
3.1.3.3 巴天酸模 | 第20-22页 |
3.2 成熟花形态特征 | 第22-25页 |
3.2.1 冰岛蓼属 | 第22页 |
3.2.1.1 冰岛蓼 | 第22页 |
3.2.2 蓼属 | 第22页 |
3.2.2.1 萹蓄 | 第22页 |
3.2.2.2 习见蓼 | 第22页 |
3.2.2.3 绵毛酸模叶蓼 | 第22页 |
3.2.2.4 春蓼 | 第22页 |
3.2.2.5 酸模叶蓼 | 第22页 |
3.2.2.6 刺蓼 | 第22页 |
3.2.3 酸模属 | 第22-25页 |
3.2.3.1 齿果酸模 | 第22-23页 |
3.2.3.2 黑龙江酸模 | 第23页 |
3.2.3.3 巴天酸模 | 第23-25页 |
3.3 花器官的发生和发育 | 第25-36页 |
3.3.1 冰岛蓼属 | 第25页 |
3.3.1.1 冰岛蓼 | 第25页 |
3.3.2 蓼属 | 第25-27页 |
3.3.2.1 萹蓄 | 第25页 |
3.3.2.2 习见蓼 | 第25-26页 |
3.3.2.3 绵毛酸模叶蓼 | 第26页 |
3.3.2.4 春蓼 | 第26页 |
3.3.2.5 酸模叶蓼 | 第26-27页 |
3.3.2.6 刺蓼 | 第27页 |
3.3.3 酸模属 | 第27-36页 |
3.3.3.1 齿果酸模 | 第27页 |
3.3.3.2 黑龙江酸模 | 第27-28页 |
3.3.3.3 巴天酸模 | 第28-36页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36-38页 |
4.1 花部序列 | 第36页 |
4.2 花个体发生中的对称性 | 第36页 |
4.3 关于蓼科植物花的形态发生和发育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