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交直流联络线交互作用分析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1.2.2 交流系统故障对交直流电力系统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3 直流系统故障对交直流电力系统的影响 | 第12页 |
1.2.4 单直流落点系统的强度量化指标 | 第12-13页 |
1.2.5 特高压交流联络线功率波动 | 第13页 |
1.3 研究目标及拟采取的方法 | 第13-15页 |
2 特高压交直流联络线交互作用解析分析 | 第15-27页 |
2.1 交流系统间功角稳定性机理分析 | 第15-20页 |
2.1.1 系统简化分析模型 | 第15-16页 |
2.1.2 模型的数学表达 | 第16页 |
2.1.3 直流闭锁故障过程的功角稳定性分析 | 第16-18页 |
2.1.4 系统稳定性的敏感因素 | 第18-20页 |
2.1.5 交直流通道极限输送功率的估算方法 | 第20页 |
2.2 交流系统间功角稳定性的数值计算分析 | 第20-22页 |
2.3 PSS/E中简化系统仿真分析 | 第22-24页 |
2.4 特高压交流互联系统功角稳定性强度指标 | 第24-26页 |
2.5 小结 | 第26-27页 |
3 河南电网特高压交直流联络线交互作用分析 | 第27-36页 |
3.1 河南电网500kV主网稳定性分析 | 第28页 |
3.2 哈郑直流单极闭锁受端暂态稳定性分析 | 第28-29页 |
3.3 哈郑直流双极闭锁受端暂态稳定性分析 | 第29-34页 |
3.3.1 受端电压暂态稳定性分析 | 第31-33页 |
3.3.2 受端频率暂态稳定性分析 | 第33-34页 |
3.4 交直流通道极限输送功率估算方法仿真验证 | 第34页 |
3.5 小结 | 第34-36页 |
4 提高受端电网稳定性措施 | 第36-48页 |
4.1 备用容量对弱联系交流电网稳定性影响分析 | 第36-41页 |
4.1.1 直流系统双极闭锁后机组转速变化分析 | 第36-37页 |
4.1.2 旋转备用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第37-41页 |
4.2 华中电网切负荷方案 | 第41-42页 |
4.3 华中电网低压减载方案 | 第42-46页 |
4.4 小结 | 第46-48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5.1 总结 | 第48页 |
5.2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作者简历 | 第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