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混沌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 第11-12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混沌基本理论 | 第14-20页 |
2.1 混沌 | 第14-17页 |
2.1.1 混沌的定义 | 第14-15页 |
2.1.2 混沌运动的基本特征 | 第15页 |
2.1.3 混沌的分类 | 第15-16页 |
2.1.4 混沌运动的分析方法 | 第16页 |
2.1.5 超混沌系统 | 第16-17页 |
2.2 混沌控制 | 第17-19页 |
2.2.1 混沌控制的定义 | 第17页 |
2.2.2 混沌控制的主要方法 | 第17页 |
2.2.3 混沌同步的定义 | 第17-18页 |
2.2.4 混沌同步的分类 | 第18页 |
2.2.5 混沌同步的主要方法 | 第18-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超混沌系统的混沌控制 | 第20-38页 |
3.1 超混沌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 第20-28页 |
3.1.1 Qi超混沌系统的描述 | 第20-23页 |
3.1.2 基本动力学行为分析 | 第23-24页 |
3.1.3 自适应镇定控制器设计 | 第24-25页 |
3.1.4 仿真研究 | 第25-28页 |
3.2 超混沌系统的T-S模糊控制 | 第28-36页 |
3.2.1 T-S模糊模型及建模方法 | 第28-29页 |
3.2.2 Lorenz超混沌系统模糊建模 | 第29-32页 |
3.2.3 基于T-S模糊模型的超混沌系统PDC镇定 | 第32-33页 |
3.2.4 模糊混沌系统的精确线性化 | 第33页 |
3.2.5 仿真研究 | 第33-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混沌系统的同步 | 第38-58页 |
4.1 自相似结构混沌同步 | 第38-47页 |
4.1.1 状态反馈混沌同步 | 第38-39页 |
4.1.2 新混沌系统的非线性状态反馈同步 | 第39-40页 |
4.1.3 仿真研究 | 第40-44页 |
4.1.4 基于PC方法的混沌同步 | 第44页 |
4.1.5 新混沌系统的PC同步 | 第44-47页 |
4.2 基于T-S模糊模型超混沌系统的广义同步 | 第47-56页 |
4.2.1 主从混沌系统及误差系统的T-S模糊模型 | 第47-48页 |
4.2.2 误差系统的精确线性化 | 第48-49页 |
4.2.3 仿真研究 | 第49-5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基于T-S模糊模型的混沌同步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 第58-66页 |
5.1 混沌保密通信 | 第58-59页 |
5.1.1 混沌保密通信的优点 | 第58页 |
5.1.2 混沌同步应用于保密通信的主要方法 | 第58-59页 |
5.2 基于T-S模糊模型的混沌同步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 | 第59-61页 |
5.2.1 信息的模糊混沌调制和掩蔽 | 第59-60页 |
5.2.2 信息的解调与恢复 | 第60-61页 |
5.3 仿真研究 | 第61-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