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文章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1.3.1 文章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3.2 文章基本方法 | 第13页 |
1.4 创新点和难点 | 第13-15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1.4.2 研究难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传统消费方式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 第15-22页 |
2.1 传统消费方式存在的问题 | 第15-18页 |
2.1.1 消费行为符号化 | 第15-16页 |
2.1.2 奢侈性消费 | 第16-17页 |
2.1.3 盲目性消费突出 | 第17页 |
2.1.4 生态问题十分严重 | 第17-18页 |
2.2 传统消费方式存在问题的根源 | 第18-22页 |
2.2.1 主观原因——人类中心主义盛行 | 第18-19页 |
2.2.2 客观原因——消费主义文化盛行 | 第19-20页 |
2.2.3 体制原因——收入分配制度导致消费不均 | 第20页 |
2.2.4 外部原因——消费异化的出现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生态消费方式的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3.1 生态消费 | 第22-24页 |
3.1.1 生态消费的内涵 | 第22-23页 |
3.1.2 生态消费的特点 | 第23-24页 |
3.1.3 生态消费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第24页 |
3.2 生态消费的理论来源 | 第24-28页 |
3.2.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 第25页 |
3.2.2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 | 第25-26页 |
3.2.3 古代思想中的生态思想 | 第26页 |
3.2.4 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6-28页 |
第四章 生态消费方式取代传统消费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第28-33页 |
4.1 生态消费方式取代传统消费方式的必要性 | 第28-29页 |
4.1.1 自然资源的限制 | 第28页 |
4.1.2 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 | 第28-29页 |
4.1.3 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 第29页 |
4.2 生态消费方式取代传统消费方式可能性 | 第29-33页 |
4.2.1 人对同自然关系的认识得到深化 | 第29-30页 |
4.2.2 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使然 | 第30-31页 |
4.2.3 科学技术的发展 | 第31页 |
4.2.4 人类对幸福观的重新审视 | 第31-33页 |
第五章 实现生态消费方式的意义及路径 | 第33-41页 |
5.1 实现生态消费方式的意义 | 第33-36页 |
5.1.1 生态消费方式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第33-34页 |
5.1.2 生态消费方式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 | 第34-35页 |
5.1.3 生态消费方式提高了消费的文明程度 | 第35页 |
5.1.4 生态消费方式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 第35-36页 |
5.2 实现生态消费方式的路径 | 第36-41页 |
5.2.1 制度层面 | 第37-38页 |
5.2.2 文化层面 | 第38-39页 |
5.2.3 经济社会层面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