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中文文摘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二、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 第16-18页 |
三、本选题的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19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关于“形而上”性质的释义 | 第20-28页 |
第一节 文学作品中的“形而上”性质 | 第20-22页 |
第二节 音乐作品中的“形而上”性质 | 第22-24页 |
第三节 “形而上”性质的主体间性以及它的哲理式构筑性能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贝多芬晚期三首奏鸣曲中“形而上”性质的解析 | 第28-40页 |
第一节 贝多芬晚期三首奏鸣曲中“形而上”性质存在的合理性 | 第28-32页 |
第二节 “形而上,,性质在三首奏鸣曲中的生成过程 | 第32-37页 |
第三节 “形而上”性质研究对于音乐表演、欣赏的影响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三首奏鸣曲中“形而上”性质的主要特点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弥漫与张力——“从黑暗走向光明” | 第40-60页 |
第一节 “形而上”性质的弥漫与张力在音响-心灵氛围中的体现 | 第41-43页 |
第二节 弥漫与张力的结合在音乐整体结构上的反映 | 第43-47页 |
第三节 晚期作品中音乐主题的渗透性、弥漫性以及两相对抗 | 第47-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60页 |
第五章 流逝与升华——“向死而生与灵魂不朽” | 第60-74页 |
第一节 力的流失与崩溃 | 第61-66页 |
第二节 灵魂升华之旅 | 第66-70页 |
第三节 宗教体验:两种势力的斗争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六章 凝聚与延绵——“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 第74-84页 |
第一节 “形而上”性质的凝聚与延绵在音响-心灵氛围中的体现 | 第74-76页 |
第二节 康德式的思考所造就的极高音区飘渺音响 | 第76-78页 |
第三节 “漫天星斗式”音响在三首乐曲中的体现 | 第78-80页 |
第四节 凝聚、延绵的艺术效果在音乐语言风格上的概括 | 第80-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音乐哲学相关问题的延伸 | 第84-88页 |
结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个人简历 | 第98-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