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23页 |
·布鲁氏菌与布鲁氏菌病 | 第11-13页 |
·布鲁氏菌分类及致病性 | 第11页 |
·流行病学 | 第11-12页 |
·致病机制 | 第12-13页 |
·树突状细胞与布鲁氏菌 | 第13-15页 |
·DC 简介 | 第13页 |
·DC 的生物学功能 | 第13-14页 |
·DC 的起源和分类 | 第14页 |
·DC 的迁移途径 | 第14页 |
·DC 摄取抗原的途径 | 第14页 |
·DC 加工和提呈抗原的途径 | 第14-15页 |
·DCs 对T 细胞免疫应答的介导 | 第15页 |
·布鲁氏菌疫苗的发展概况与树突状细胞疫苗的研究 | 第15-21页 |
·布鲁氏菌疫苗的发展概况 | 第15-18页 |
·树突状细胞疫苗的研究 | 第18-21页 |
·展望 | 第2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6页 |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主要试剂及药品 | 第23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36页 |
·筛选并制备布鲁氏菌外膜蛋白抗原 | 第24-27页 |
·外膜蛋白抗原糖基化修饰与鉴定 | 第27-28页 |
·比较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糖基化修饰后的免疫效果 | 第28-29页 |
·修饰的抗原与佐剂乳化 | 第29-31页 |
·筛选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的配合佐剂、最佳免疫程序 | 第31-33页 |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检验靶向化布鲁氏菌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免疫效果 | 第33页 |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试验检测靶向化布鲁氏菌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免疫效果 | 第33-35页 |
·靶向化疫苗安全性检验试验 | 第35-36页 |
3 结果 | 第36-48页 |
·布鲁氏菌全外膜蛋白的提取结果 | 第36页 |
·布鲁氏菌目的外膜蛋白抗原分离纯化结果 | 第36-37页 |
·绘制标准曲线 | 第37页 |
·外膜蛋白抗原糖基化修饰与鉴定结果 | 第37-38页 |
·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糖基化修饰后的免疫结果 | 第38-40页 |
·XTT 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 第40-41页 |
·糖基化蛋白与不同佐剂乳化后的结果 | 第41页 |
·布鲁氏菌外膜蛋白配合佐剂和筛选最佳免疫程序结果 | 第41-45页 |
·血清抗体ELISA 法检测结果 | 第41-42页 |
·血清IFN-γ含量ELISA 法检测结果 | 第42-45页 |
·完全随机试验结果 | 第45-47页 |
·血清中IFN-γ含量测定结果 | 第45页 |
·免疫小鼠脾脏指数测定结果 | 第45-47页 |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实验结果 | 第47页 |
·靶向化疫苗安全性检验结果 | 第47-48页 |
·健康小鼠安全性检验 | 第47页 |
·妊娠小鼠安全性试验 | 第47-48页 |
4 讨论 | 第48-50页 |
·筛选并制备布鲁氏菌外膜蛋白抗原 | 第48页 |
·外膜蛋白抗原靶向化修饰与鉴定 | 第48-49页 |
·比较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糖基化修饰后的免疫效果 | 第49页 |
·抗原与佐剂乳化形成试验用疫苗 | 第49页 |
·靶向化布鲁氏菌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免疫效果 | 第49-50页 |
5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