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快跳频体制的数据链通信机理与抗干扰效能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跳频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数据链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2.3 数据链未来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数据链及其通信机理研究 | 第17-23页 |
2.1 常用数据链分类 | 第17-19页 |
2.1.1 普及型通用数据链 | 第17-18页 |
2.1.2 通用宽带数据链 | 第18-19页 |
2.1.3 其他数据链 | 第19页 |
2.2 数据链通信系统组成 | 第19-21页 |
2.3 数据链通信体制 | 第21-22页 |
2.3.1 直扩体制数据链 | 第21页 |
2.3.2 跳频体制数据链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快跳频体制数据链通信机理研究 | 第23-48页 |
3.1 快跳频体制数据链信号产生机理研究 | 第23-31页 |
3.1.1 伪随机码特性分析 | 第23-24页 |
3.1.2 消息映射机理研究 | 第24-25页 |
3.1.3 调制机理研究 | 第25-28页 |
3.1.4 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 | 第28-31页 |
3.2 快跳频体制数据链信号接收机理研究 | 第31-46页 |
3.2.1 同步机理研究 | 第31-36页 |
3.2.2 解调机理研究 | 第36-38页 |
3.2.3 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 | 第38-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基于自适应可变步长的同步捕获机理 | 第48-63页 |
4.1 现有相关同步捕获方法的局限 | 第48-49页 |
4.2 一种新的基于自适应可变步长的同步捕获方法 | 第49-57页 |
4.2.1 可变步长机制 | 第50-52页 |
4.2.2 自适应可变步长捕获机制 | 第52-56页 |
4.2.3 自适应可变步长捕获性能分析 | 第56-57页 |
4.3 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 | 第57-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快跳频体制数据链通信关键单元设计与实现 | 第63-74页 |
5.1 通用软件无线电平台架构分析 | 第63-65页 |
5.2 快跳频体制数据链通信关键单元设计 | 第65-69页 |
5.2.1 信号产生单元设计 | 第65-66页 |
5.2.2 信号同步单元设计 | 第66-69页 |
5.3 快跳频体制数据链通信关键单元验证与分析 | 第69-73页 |
5.3.1 信号生成单元验证与分析 | 第69-70页 |
5.3.2 信号同步单元验证与分析 | 第70-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快跳频体制数据链抗干扰效能研究 | 第74-85页 |
6.1 快跳频体制数据链抗干扰特性研究 | 第74-75页 |
6.2 快跳频体制数据链抗干扰效能分析 | 第75-80页 |
6.2.1 抗全频带干扰效能分析 | 第75-76页 |
6.2.2 抗部分频带干扰效能分析 | 第76-78页 |
6.2.3 抗跟踪干扰效能分析 | 第78-80页 |
6.3 快跳频体制数据链抗干扰效能测试 | 第80-84页 |
6.3.1 同步捕获抗干扰测试 | 第80-82页 |
6.3.2 同步跟踪抗干扰测试 | 第82-8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