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34页 |
文献综述一 炎性因子在冠心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第10-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5页 |
文献综述二 “瘀、毒”理论与冠心病的研究 | 第25-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第二部分 | 第34-54页 |
前言 | 第34页 |
1 研究目的 | 第34-35页 |
2 研究设计与资料 | 第35-39页 |
2.1 病例来源 | 第35页 |
2.2 诊断标准 | 第35页 |
2.3 纳入标准 | 第35页 |
2.4 排除标准 | 第35-36页 |
2.5 剔除、脱落标准 | 第36页 |
2.6 中止试验标准 | 第36页 |
2.7 临床观察方法 | 第36-38页 |
2.7.1 样本量的计算和分组 | 第36-37页 |
2.7.2 治疗方法 | 第37页 |
2.7.3 观察方法和指标 | 第37页 |
2.7.4 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 | 第37-38页 |
2.8 生化指标的检测 | 第38-39页 |
2.8.1 测定指标 | 第38页 |
2.8.2 患者采集血样 | 第38页 |
2.8.3 Elisa实验操作方法 | 第38-39页 |
2.9 数据的分析 | 第39页 |
3 结果 | 第39-48页 |
3.1 两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 | 第40-42页 |
3.2 两组用药前后hs-CRP的比较 | 第42-43页 |
3.3 两组用药前后TM的比较 | 第43-44页 |
3.4 两组用药前后TNF-α的比较 | 第44-45页 |
3.5 两组用药前后IL-6的比较 | 第45-46页 |
3.6 两组用药前后sCD40L的比较 | 第46-47页 |
3.7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计分、血瘀证计分、中医症状总计分比较 | 第47-48页 |
3.8 安全性 | 第48页 |
4 讨论 | 第48-53页 |
4.1 活血解毒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 第49-51页 |
4.1.1 活血解毒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hs-CRP的影响 | 第49-51页 |
4.1.2 活血解毒药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IL-6、TNF-α、sCD40L、TM的影响 | 第51页 |
4.2 活血解毒药对血瘀证、心绞痛和临床症状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 安全性分析 | 第52页 |
4.4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2-53页 |
5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个人简介 | 第58-59页 |
附表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