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表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3-17页 |
第一部分 考察卡马西平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外部预测能力 | 第17-49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1.1 CBZ PPK模型验证数据来源 | 第17-18页 |
1.2 入选和排除标准 | 第18页 |
1.2.1 入选标准 | 第18页 |
1.2.2 排除标准 | 第18页 |
2 方案 | 第18-19页 |
3 CBZ PPK模型的建立 | 第19页 |
4 测量指标 | 第19-21页 |
4.1 CBZ血药浓度的测定 | 第19-20页 |
4.2 依从性的评估 | 第20-21页 |
5 CBZ PPK模型的外部验证 | 第21-22页 |
5.1 计算CBZ预测浓度和实测浓度之间的平均预测误差和平均绝对预测误差 | 第21页 |
5.2 计算CBZ PPK模型预测血药浓度法和FPIA实测血药浓度法的一致性 | 第21-22页 |
6 结果 | 第22-24页 |
6.1 入组患者的分布 | 第22页 |
6.2 入组患者基本资料 | 第22页 |
6.3 CBZ基础模型和最终模型外部预测能力的比较 | 第22-23页 |
6.4 CBZ最终模型的整体外部预测能力 | 第23页 |
6.5 基于不同给药方案下,模型的外部预测能力 | 第23-24页 |
6.5.1 基于CBZ单药治疗时,模型的外部预测能力 | 第23页 |
6.5.2 基于CBZ联合治疗时,模型的外部预测能力 | 第23-24页 |
6.5.3 不同给药方案下,模型外部预测能力的比较 | 第24页 |
7 讨论 | 第24-25页 |
8 小结 | 第25-26页 |
9 图表 | 第26-38页 |
图一 临床流程图 | 第26-27页 |
图二 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人数分布图 | 第27-28页 |
图三 两种测量方法血药浓度的Bland-Altman图 | 第28页 |
图四 基于CBZ单药治疗时,两种测量方法血药浓度的Bland-Altman图 | 第28-29页 |
图五 基于CBZ联合治疗时,两种测量方法血药浓度的Bland-Altman图 | 第29-30页 |
表一 患者的基本资料 | 第30-31页 |
表二 模型验证结果 | 第31-33页 |
表三 基础模型及最终模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 第33页 |
表四 不同治疗方案下,模型的平均预测误差和平均绝对预测误差结果 | 第33-34页 |
附表一:门诊卡马西平癫痫患者随访登记表 | 第34-36页 |
附表二:服药时间表 | 第36-37页 |
附表三:Morisky依从性测量 | 第37-38页 |
10 附录 | 第38-49页 |
附录一:卡马西平的个体化软件 | 第38-39页 |
附录二:知情同意书 | 第39-42页 |
附录三:抗癫痫药物治疗常识宣传册 | 第42-49页 |
第二部分 卡马西平预测血药浓度和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 第49-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页 |
2 测量指标 | 第49-51页 |
2.1 发作频率的记录 | 第49-50页 |
2.2 不良反应的评估 | 第50页 |
2.3 CBZ预测浓度的计算 | 第50页 |
2.4 CBZ实测浓度的测定 | 第50-51页 |
3 统计分析 | 第51页 |
4 结果 | 第51页 |
4.1 CBZ预测浓度和发作频率的相关性 | 第51页 |
4.2 CBZ预测浓度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 第51页 |
5 讨论 | 第51-52页 |
5.1 CBZ预测血药浓度与发作频率 | 第51-52页 |
5.2 CBZ预测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 | 第52页 |
6 小结 | 第52-53页 |
7 图表 | 第53-56页 |
表一 卡马西平浓度和发作频率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 第53页 |
表二 不良反应自我报告结果 | 第53-55页 |
附表一:利物浦不良反应量表 | 第55-56页 |
8 附录:癫痫日历 | 第56-58页 |
全文结论 | 第58-59页 |
本研究主要不足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综述 | 第65-71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件:已发表文章及所获的奖励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