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 第11-25页 |
1.1 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研究进展述评 | 第11-19页 |
1.1.1 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1-12页 |
1.1.2 食品安全管制的必要性研究 | 第12-13页 |
1.1.3 食品供应者的食品安全动机和效益研究 | 第13-15页 |
1.1.4 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行为研究 | 第15-16页 |
1.1.5 政府食品安全管制行为研究 | 第16-17页 |
1.1.6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7-19页 |
1.2 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2.1 选题依据 | 第19页 |
1.2.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20-22页 |
1.3.1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3.2 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 第21-22页 |
1.3.3 研究数据 | 第22页 |
1.4 假设、理论基础与概念的界定 | 第22-25页 |
1.4.1 理性行为假设 | 第22-23页 |
1.4.2 论文的理论基础 | 第23页 |
1.4.3 论文中几个概念的界定 | 第23-25页 |
第二章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39页 |
2.1 中国食品工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2.1.1 食品工业运行及区域发展情况 | 第26-27页 |
2.1.2 食品进出口情况 | 第27-28页 |
2.1.3 食品工业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2.2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 | 第29-33页 |
2.2.1 曾被曝光的问题食品情况 | 第30页 |
2.2.2 重大食物中毒情况 | 第30-31页 |
2.2.3 重点食品抽查情况 | 第31-33页 |
2.3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 | 第33-34页 |
2.4 中国食品安全影响因素分析——从食品供应的角度 | 第34-38页 |
2.4.1 增加附加价值与保持产品低价的博弈 | 第34-35页 |
2.4.2 规模分散的食品行业结构与食品安全隐患 | 第35-37页 |
2.4.3 集约化的食品生产方式与食源性疾病 | 第37-38页 |
2.5 本章小节 | 第38-39页 |
第三章 中国的食品安全管制体系研究 | 第39-47页 |
3.1 有效的食品安全管制体系的构成 | 第39-40页 |
3.1.1 食品法律、法规及标准 | 第39页 |
3.1.2 食品安全管制机构 | 第39-40页 |
3.1.3 食品检验服务 | 第40页 |
3.1.4 信息、教育、交流和培训 | 第40页 |
3.2 中国的食品安全管制体系研究 | 第40-46页 |
3.2.1 中国的食品安全管制机构、职能及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3.2.2 中国的食品安全法规及食品标准体系 | 第42-44页 |
3.2.3 中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检验及实验室服务 | 第44-45页 |
3.2.4 中国的食品安全教育及培训 | 第45-46页 |
3.3 本章小节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国内外食品行业食品安全管制比较研究 | 第47-59页 |
4.1 典型国家及地区食品行业管制经验 | 第47-53页 |
4.1.1 欧盟 | 第47页 |
4.1.2 美国 | 第47-49页 |
4.1.3 加拿大 | 第49页 |
4.1.4 澳大利亚 | 第49-50页 |
4.1.5 日本 | 第50-51页 |
4.1.6 韩国 | 第51-52页 |
4.1.7 以色列 | 第52-53页 |
4.1.8 丹麦 | 第53页 |
4.2 典型国家食品行业管制经验总结 | 第53-54页 |
4.3 我国地方食品行业管制经验 | 第54-57页 |
4.3.1 四川广元全力管制食品小作坊 | 第54页 |
4.3.2 北京工商局重点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 第54-55页 |
4.3.3 青海省成立食品安全专家组 | 第55页 |
4.3.4 合肥市食品安全网上可查 | 第55页 |
4.3.5 上海市禁止为无证食品加工提供房屋,并要求超市作出承诺 | 第55-56页 |
4.3.6 浙江率先对食品分级管制 | 第56-57页 |
4.4 中国药品管制经验总结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58-59页 |
第五章 食品行业管制的经济学分析 | 第59-68页 |
5.1 食品三元论 | 第59-62页 |
5.1.1 食品、食品行业、食品消费的三元结构 | 第59-60页 |
5.1.2 食品三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换 | 第60页 |
5.1.3 安全食品的供给和需求研究 | 第60-62页 |
5.2 食品行业食品安全管理路径选择模型 | 第62-63页 |
5.3 食品行业管制重点领域的确定原则 | 第63-64页 |
5.4 食品行业管制的经济影响评价 | 第64-67页 |
5.4.1 管制对食品行业的干预评价 | 第64-66页 |
5.4.2 管制对食品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66页 |
5.4.3 管制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 第66-67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67-68页 |
第六章 中国食品行业管制实证分析及制度评价 | 第68-76页 |
6.1 中国食品行业管制实证分析 | 第68-71页 |
6.1.1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介绍 | 第68-69页 |
6.1.2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功能 | 第69页 |
6.1.3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实施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 第69-71页 |
6.2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经济影响评价 | 第71-75页 |
6.2.1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食品行业的干预 | 第71页 |
6.2.2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企业规模的影响 | 第71-72页 |
6.2.3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 | 第72-73页 |
6.2.4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不同食品行业影响的差异性 | 第73页 |
6.2.5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产品价格的影响 | 第73-74页 |
6.2.6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 第74-75页 |
6.3 本章小节 | 第75-76页 |
第七章 食品企业食品安全行动决策机理研究 | 第76-83页 |
7.1 企业食品安全行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76页 |
7.2 企业决策制定机制研究 | 第76-78页 |
7.3 企业食品安全行动决策机理研究 | 第78-81页 |
7.3.1 企业食品安全行动决策流程分析 | 第78-79页 |
7.3.2 企业食品安全行动决策选择机制研究 | 第79-80页 |
7.3.3 企业特性对食品安全行动的影响分析 | 第80-81页 |
7.3.4 企业食品安全行动的表现形式 | 第81页 |
7.4 本章小节 | 第81-83页 |
第八章 中国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行动模式研究 | 第83-92页 |
8.1 企业食品安全行动模式构建方法 | 第83-84页 |
8.2 企业食品安全行动模式实证研究——以HACCP 为例 | 第84-91页 |
8.2.1 寻找解释食品企业HACCP 行动模式的特征变量 | 第84-88页 |
8.2.2 企业实施HACCP 体系行动模式的类别细分 | 第88-89页 |
8.2.3 食品安全行动模式研究结论及讨论 | 第89-91页 |
8.3 本章小节 | 第91-92页 |
第九章 中国食品企业实施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成本-收益研究 | 第92-108页 |
9.1 HACCP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 第92-94页 |
9.1.1 HACCP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及起源 | 第92-93页 |
9.1.2 HACCP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93页 |
9.1.3 HACCP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将成为食品安全法规的基础 | 第93-94页 |
9.2 实施HACCP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特征研究 | 第94-99页 |
9.2.1 数据来源 | 第94页 |
9.2.2 被调查企业规模分析 | 第94-95页 |
9.2.3 被调查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分析 | 第95-96页 |
9.2.4 被调查企业的产品类型及市场分析 | 第96页 |
9.2.5 HACCP 管理体系在企业中运行状况 | 第96-97页 |
9.2.6 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 | 第97-99页 |
9.3 申请和实施HACCP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成本-收益实证 | 第99-107页 |
9.3.1 数据来源 | 第100页 |
9.3.2 被调查企业状况分析 | 第100-101页 |
9.3.3 申请HACCP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成本分析 | 第101-102页 |
9.3.4 实施HACCP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成本分析 | 第102-103页 |
9.3.5 申请和实施HACCP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困难分析 | 第103-104页 |
9.3.6 实施HACCP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收益分析 | 第104-105页 |
9.3.7 HACCP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成本和收益的研究结论及讨论 | 第105-107页 |
9.4 本章小节 | 第107-108页 |
第十章 政策耦合 | 第108-115页 |
第十一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115-120页 |
11.1 全文结论 | 第115-119页 |
11.2 展望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9页 |
附表一中国食品企业HACCP实施状况调查问卷 | 第129-13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情况 | 第135-138页 |
致谢 | 第138-140页 |
中文摘要 | 第140-143页 |
Abstract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