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1-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1章 临床研究 | 第13-46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13-21页 |
1.1.1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1.1.2 主要内固定材料 | 第14-15页 |
1.1.3 一般资料 | 第15-16页 |
1.1.4 治疗方法 | 第16-20页 |
1.1.5 观察指标 | 第20页 |
1.1.6 疗效评定标准 | 第20页 |
1.1.7 统计学分析 | 第20-21页 |
1.2 结果 | 第21-31页 |
1.2.1 一般资料分析 | 第21-22页 |
1.2.2 两组开始负重功能锻炼时间比较 | 第22页 |
1.2.3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 第22-23页 |
1.2.4 两组内固定取出率比较 | 第23页 |
1.2.5 两组术后中足功能优良率比较 | 第23页 |
1.2.6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第23-24页 |
1.2.7 两组术后距骨第一跖骨角比较 | 第24页 |
1.2.8 典型病例 | 第24-31页 |
1.3 讨论 | 第31-41页 |
1.3.1 Lisfranc关节临床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 | 第31页 |
1.3.2 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机制与诊断 | 第31-32页 |
1.3.3 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 第32-33页 |
1.3.4 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手术方式选择 | 第33-34页 |
1.3.5 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内固定物选择 | 第34-36页 |
1.3.6 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手术注意事项 | 第36-37页 |
1.3.7 两种治疗方式疗效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39页 |
1.3.8 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并发症分析 | 第39-41页 |
1.3.9 问题与展望 | 第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第2章 综述 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临床研究进展 | 第46-59页 |
2.1 应用解剖 | 第46-47页 |
2.1.1 骨性结构 | 第46-47页 |
2.1.2 软组织结构 | 第47页 |
2.2 损伤机制 | 第47-48页 |
2.2.1 直接暴力损伤 | 第47-48页 |
2.2.2 间接暴力损伤 | 第48页 |
2.3 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形成原因及预防 | 第48-49页 |
2.3.1 患者忽视 | 第48页 |
2.3.2 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 | 第48-49页 |
2.3.3 医师忽视 | 第49页 |
2.3.4 治疗方式不恰当 | 第49页 |
2.4 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的诊断与分型 | 第49-51页 |
2.4.1 受伤史、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 | 第50页 |
2.4.2 影像学检查 | 第50页 |
2.4.3 分型 | 第50-51页 |
2.5 治疗 | 第51-54页 |
2.5.1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 | 第51-52页 |
2.5.2 融合术 | 第52-53页 |
2.5.3 术后处理 | 第53-54页 |
2.6 并发症 | 第54-55页 |
2.6.1 创伤性关节炎 | 第54页 |
2.6.2 疼痛 | 第54页 |
2.6.3 断钉、断板、内固定失效 | 第54-55页 |
2.6.4 延期愈合、不愈合 | 第55页 |
2.7 总结与展望 | 第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附录A Lisfranc关节损伤的Myerson分类 | 第60-61页 |
附录B 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中部足功能评分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导师简介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6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