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8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光催化反应研究历史和机理 | 第15-23页 |
1.2.1 光催化技术的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2 光催化反应机理 | 第16-17页 |
1.2.3 可见光光催化材料的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1.2.4 α-Fe_2O_3纳米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1.3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3-29页 |
1.3.1 超级电容器的简介及特点 | 第23-24页 |
1.3.2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 第24-26页 |
1.3.3 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 第26-29页 |
1.4 硫化钼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9-36页 |
1.4.1 硫化钼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质 | 第30-31页 |
1.4.2 硫化钼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31-34页 |
1.4.3 硫化钼纳米材料的在光催化及超级储能领域的应用 | 第34-36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36-38页 |
第2章 实验内容及表征方法 | 第38-46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38-4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0页 |
2.3 分析测试与表征 | 第40-46页 |
2.3.1 X射线衍射 | 第40-41页 |
2.3.2 场发射扫电子扫描显微镜 | 第41页 |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及能谱 | 第41页 |
2.3.4 X射线电子能谱 | 第41-42页 |
2.3.5 拉曼光谱 | 第42页 |
2.3.6 N2气吸附-脱附实验 | 第42页 |
2.3.7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42页 |
2.3.8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2-43页 |
2.3.9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3-46页 |
第3章 α-Fe_2O_3/MoS_2分级异质结构的设计及其光催化和电容性能的研究 | 第46-66页 |
3.1 前言 | 第46-4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3.2.1 α-Fe_2O_3/MoS_2分级异质结构的制备 | 第47页 |
3.2.2 结构和形貌表征 | 第47-48页 |
3.2.3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8页 |
3.2.4 电容器性能测试 | 第48页 |
3.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48-53页 |
3.4 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53-60页 |
3.5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0-6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4章 石墨烯上垂直生长的Co_3S_4/CoMo_2S_4超薄纳米片的制备以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第66-86页 |
4.1 前言 | 第66-6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7-68页 |
4.2.1 氧化石墨烯(GO)的制备 | 第67页 |
4.2.2 CMS-rGO的制备 | 第67页 |
4.2.3 结构和形貌表征 | 第67-68页 |
4.2.4 电容器性能测试 | 第68页 |
4.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68-76页 |
4.4 CMS-rGO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76-83页 |
4.4.1 三电极体系测试 | 第76-81页 |
4.4.2 二电极体系测试 | 第81-83页 |
4.5 结论 | 第83-86页 |
第5章 碳纳米管上的硫化镍/MoS_2异质结构纳米片层作为非对称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 | 第86-100页 |
5.1 前言 | 第86-88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8-89页 |
5.2.1 NMS/CNT异质结构的制备 | 第88页 |
5.2.2 结构和形貌表征 | 第88页 |
5.2.3 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 第88-89页 |
5.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89-93页 |
5.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93-99页 |
5.4.1 三电极体系测试 | 第93-96页 |
5.4.2 两电极体系测试 | 第96-99页 |
5.5 结论 | 第99-10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30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30-132页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