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家庭服务机器人的环境感知系统研发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背景与来源 | 第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服务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2 论文结构 | 第12-13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2章 家庭服务机器人环境感知系统总体设计 | 第14-25页 |
2.1 家庭服务机器人系统总体框架 | 第14-17页 |
2.1.1 家庭服务机器人环境感知系统结构 | 第14-15页 |
2.1.2 下位机系统 | 第15-16页 |
2.1.3 上位机系统 | 第16-17页 |
2.2 短距离通信技术分析 | 第17-23页 |
2.2.1 Zigbee技术 | 第17页 |
2.2.2 WiFi技术 | 第17-18页 |
2.2.3 RFID技术 | 第18页 |
2.2.4 NFC技术 | 第18-19页 |
2.2.5 UWB技术 | 第19页 |
2.2.6 Bluetooth技术 | 第19-23页 |
2.2.7 通信技术比较 | 第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家庭服务机器人环境感知系统硬件设计 | 第25-34页 |
3.1 系统硬件整体设计图 | 第25页 |
3.2 主控制器电路设计 | 第25-27页 |
3.3 低功耗蓝牙模块电路设计 | 第27-30页 |
3.3.1 低功耗蓝牙的选型 | 第27-28页 |
3.3.2 CC2540性能特点 | 第28页 |
3.3.3 CC2540电路设计 | 第28-29页 |
3.3.4 稳压电路与显示电路设计 | 第29-30页 |
3.4 功能模块电路设计 | 第30-33页 |
3.4.1 温度传感器模块 | 第30-31页 |
3.4.2 湿度传感器模块 | 第31页 |
3.4.3 光照强度检测模块 | 第31-32页 |
3.4.4 可燃气体检测模块 | 第32页 |
3.4.5 一氧化碳检测模块 | 第32-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家庭服务机器人环境感知系统软件设计 | 第34-52页 |
4.1 软件系统总体框架 | 第34-35页 |
4.2 蓝牙模块软件设计 | 第35-42页 |
4.2.1 抽象操作系统 | 第35页 |
4.2.2 蓝牙工程概述 | 第35-37页 |
4.2.3 蓝牙设备建立连接 | 第37页 |
4.2.4 蓝牙应用数据读写 | 第37-38页 |
4.2.5 蓝牙特性值通知 | 第38-39页 |
4.2.6 蓝牙主机软件设计 | 第39-40页 |
4.2.7 蓝牙从机软件设计 | 第40-42页 |
4.3 下位机系统软件设计 | 第42-46页 |
4.3.1 Modbus协议简介 | 第42页 |
4.3.2 Modbus串行传输模式选择 | 第42-43页 |
4.3.3 Modbus功能码选用 | 第43-44页 |
4.3.4 Modbus协议实现 | 第44-46页 |
4.4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46-51页 |
4.4.1 Qt简介 | 第46页 |
4.4.2 Qt的信号与槽机制 | 第46-47页 |
4.4.3 基于Qt的串口通信 | 第47-49页 |
4.4.4 基于Qt的Modbus通信 | 第49-50页 |
4.4.5 基于Qt的温度曲线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52-59页 |
5.1 系统测试环境 | 第52页 |
5.2 功能模块测试 | 第52-58页 |
5.3 系统综合测试 | 第58-5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59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