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1章 刑事被害人过错的界定 | 第13-21页 |
1.1 刑事被害人过错的概念 | 第13-15页 |
1.1.1 理论争议 | 第13-14页 |
1.1.2 本文观点 | 第14-15页 |
1.2 刑事被害人过错的特征 | 第15-17页 |
1.2.1 主体的特定性 | 第15页 |
1.2.2 行为的不当性 | 第15-16页 |
1.2.3 时间的确定性 | 第16页 |
1.2.4 作用的关联性 | 第16-17页 |
1.2.5 过错的程度性 | 第17页 |
1.3 刑事被害人过错的分类 | 第17-21页 |
1.3.1 一般过错 | 第18-19页 |
1.3.2 重大过错 | 第19页 |
1.3.3 完全过错 | 第19-21页 |
第2章 适用刑事被害人过错情节的理论依据 | 第21-27页 |
2.1 责任分担论 | 第21-23页 |
2.1.1 责任分担论的内涵 | 第21-22页 |
2.1.2 责任分担论评析 | 第22-23页 |
2.2 谴责性降低论 | 第23-27页 |
2.2.1 谴责性降低论的内涵 | 第23-24页 |
2.2.2 谴责性降低论评析 | 第24-27页 |
第3章 我国刑事被害人过错情节的相关规定及适用 | 第27-38页 |
3.1 刑事被害人过错情节的相关规定 | 第27-30页 |
3.1.1 刑法总则方面 | 第27-28页 |
3.1.2 刑法分则和司法解释方面 | 第28-30页 |
3.2 刑事被害人过错情节的具体适用 | 第30-38页 |
3.2.1 适用被害人过错情节的具体规则 | 第30-31页 |
3.2.2 被害人过错情节在量刑中功能的发挥 | 第31-34页 |
3.2.3 被害人过错情节实践运用中的困境 | 第34-38页 |
第4章 刑事被害人过错情节法定化之提倡 | 第38-47页 |
4.1 刑事被害人过错情节法定化的必要性 | 第38-40页 |
4.1.1 有利于合理的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 第38-39页 |
4.1.2 有利于实现刑罚犯罪预防的目的 | 第39页 |
4.1.3 有利于正确评价被害人行为并对犯罪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 第39-40页 |
4.1.4 有利于死刑限制 | 第40页 |
4.2 刑事被害人过错情节法定化的可行性 | 第40-43页 |
4.2.1 我国古代立法精神提供了思想基础 | 第41页 |
4.2.2 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了经验 | 第41-42页 |
4.2.3 国外立法和司法实践可供我国借鉴 | 第42-43页 |
4.3 刑事被害人过错情节法定化的具体形式 | 第43-45页 |
4.3.1 刑法总则中对被害人过错情节的设定 | 第43-44页 |
4.3.2 刑法分则中对被害人过错情节的设定 | 第44-45页 |
4.4 刑事被害人过错法定情节运用的司法保障 | 第45-47页 |
4.4.1 转变侦查及审判思维 | 第45-46页 |
4.4.2 加强司法解释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