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2.1 TEM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2.2 面向MPL训练的TEM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5-16页 |
2.3 TEM模型的提出 | 第16-19页 |
第三章 建立MPL各训练阶段的TEM指标体系 | 第19-31页 |
3.1 基于国际民航组织的TEM指标体系 | 第19-23页 |
3.1.1 威胁、差错与非预期航空器状态 | 第19-21页 |
3.1.2 基于国际民航组织的PANS-TRG文件建立的TEM指标体系 | 第21-23页 |
3.2 德尔菲法确定适合我国MPL不同训练阶段的TEM指标体系 | 第23-31页 |
3.2.1 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结果分析 | 第24-26页 |
3.2.2 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26-29页 |
3.2.3 指标的识别与管理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确定MPL各训练阶段的TEM指标权重 | 第31-47页 |
4.1 确定TEM指标权重求取的方法 | 第31页 |
4.2 ANP法的计算步骤 | 第31-34页 |
4.2.1 ANP网络结构 | 第31-32页 |
4.2.2 ANP超矩阵和加权超矩阵计算 | 第32-34页 |
4.3 运用ANP法求取TEM指标的权重 | 第34-44页 |
4.3.1 运用ANP法构建TEM指标的层次结构 | 第34-36页 |
4.3.2 建立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第36-38页 |
4.3.3 运用Super Decisions软件得出评价指标权重 | 第38-44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第五章 建立面向MPL各训练阶段的TEM模型 | 第47-56页 |
5.1 确定进行TEM指标难易度等级划分的方法 | 第47页 |
5.2 运用FCE法划分MPL各训练阶段的TEM指标难易等级 | 第47-53页 |
5.2.1 FCE法的原理及步骤 | 第47-48页 |
5.2.2 划分MPL各训练阶段TEM指标的难易等级 | 第48-53页 |
5.3 构建面向MPL训练的TEM模型 | 第53-5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6-58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5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