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山西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1 绪论第11-19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选题背景第11-12页
     ·选题意义第12页
   ·文献综述第12-17页
     ·cnki 数据库整理第12-13页
     ·民办高校发展文献分析第13-15页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文献分析第15-16页
     ·国外私立大学的研究第16-17页
     ·文献述评第17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论文的框架及主要创新之处第18-19页
     ·论文框架第18页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第18-19页
2 我国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概述第19-27页
   ·我国民办高校的涵义和类型第19-20页
     ·我国民办高校的涵义第19页
     ·我国民办高校的类型第19-20页
   ·我国民办高校的特征第20-21页
   ·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第21-23页
     ·过程观点第22页
     ·结构观点第22页
     ·结构与过程观点第22-23页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分类第23-24页
     ·专才教育模式第23页
     ·通才教育模式第23-24页
     ·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模式第24页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第24-27页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论第24页
     ·人力资本理论第24-25页
     ·赫尔巴特“五道念”和教育目的论第25页
     ·个性化教育第25-26页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理论第26-27页
3 山西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的实证分析第27-43页
   ·关于山西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现状的实证分析第27-31页
     ·山西省民办高校基本办学情况(见表 3‐1)第27-28页
     ·培养目标(见表 3‐2)第28-29页
     ·专业设置第29页
     ·师资队伍第29-30页
     ·管理和评价第30-31页
   ·山西省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分析第31-39页
     ·山西工商学院的基本现状第31页
     ·山西工商学院的人才培养现状第31-33页
     ·山西工商学院的“通才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第33-36页
     ·山西工商学院人才培养情况的问卷分析第36-39页
     ·山西工商学院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第39页
   ·山西及中西部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第39-43页
     ·培养目标第39-40页
     ·培养制度第40页
     ·培养过程第40-42页
     ·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不完善第42-43页
4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第43-51页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构建第43-44页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构成第43页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构成第43-44页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制度建立第44-46页
     ·民主的分层管理体制第44-45页
     ·建立“学分制”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第45-46页
     ·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体制第46页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第46-49页
     ·优化教师配置第46-48页
     ·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第48页
     ·课程体现个性化、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第48-49页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及监控体系的完善第49-51页
     ·民办高校内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第49-50页
     ·外部人才培养整体监控第50-51页
5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56页
附录 1第56-57页
附录 2第57-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保障制度研究--以阳泉郊区为例
下一篇: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特征与应用研究--以山西省高等教育评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