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高空六索驱动并联机器人的风载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2 机器人的研究概况第12-14页
    1.3 柔索并联机器人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20页
第2章 柔索并联机构的力学分析第20-32页
    2.1 引言第20-21页
    2.2 舱体系统的静力学分析第21-23页
    2.3 舱索系统的非线性静平衡方程第23-30页
        2.3.1 悬索的非线性静平衡方程第23-25页
        2.3.2 悬索的虚牵问题第25页
        2.3.3 舱索系统的非线性静平衡方程第25-26页
        2.3.4 窗帘机构第26-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柔索并联机构的工况分析及风荷载模拟第32-48页
    3.1 FAST工程第32-34页
    3.2 FAST工程各工况及索力分析第34-39页
    3.3 风的基本特征第39-41页
    3.4 柔索并联机构的风载计算方法第41-44页
        3.4.1 平均风载计算方法第41页
        3.4.2 静态载荷和动态载荷第41-43页
        3.4.3 风荷载数值计算第43-44页
    3.5 悬索所受的风力第44-47页
    3.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基于ANSYS的风载仿真分析第48-64页
    4.1 有限单元法第48-49页
        4.1.1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思想第48页
        4.1.2 有限单元法的分析步骤第48页
        4.1.3 有限单元法的特点及应用第48-49页
    4.2 六索驱动并联机器人的有限元模型第49-54页
        4.2.1 悬索的有限元模型第49-51页
        4.2.2 舱索系统的有限元模型第51-54页
    4.3 舱索系统的静力分析第54-55页
    4.4 舱索系统的模态分析第55-59页
    4.5 舱索系统的风荷载谱分析第59-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六索驱动并联机器人的缩比模型试验第64-70页
    5.1 试验方案第64-66页
    5.2 模型试验的流程第66-67页
    5.3 试验数据分析第67-68页
    5.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6.1 结论第70-71页
    6.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作者简介第78-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对极几何理论的视觉定位算法研究
下一篇:LTE专网多小区协作组播波束赋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