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油料作物病虫害论文--大豆病虫害论文

GmCHS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过表达载体构建

中文摘要第8-9页
英文摘要第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3页
    1.1 大豆胞囊线虫病概况第10-12页
        1.1.1 大豆胞囊线虫第10-11页
        1.1.2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危害第11页
        1.1.3 大豆胞囊线虫生活史第11-12页
    1.2 大豆抗胞囊线虫病的抗性机制第12-17页
        1.2.1 寄主对大豆胞囊线虫入侵的细胞及组织病理学反应第12-13页
        1.2.2 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理生化机制第13-17页
        1.2.3 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分子机制第17页
    1.3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措施及抗病基因研究进展第17-19页
        1.3.1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措施第17-18页
        1.3.2 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的抗病基因研究进展第18-19页
    1.4 黄酮的功能及查尔酮合成酶研究现状第19-22页
        1.4.1 黄酮类化合物的功能第19-20页
        1.4.2 黄酮合成的通路第20页
        1.4.3 查尔酮合成酶简介第20页
        1.4.4 查尔酮合成酶的表达第20-22页
    1.5 本课题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GmCHS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3-3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3-26页
        2.1.1 试验材料第23页
        2.1.2 试验方法第23-26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6-36页
        2.2.1 抗病品种小粒黑豆总RNA的提取第26页
        2.2.2 PCR获得GmCHS基因与质粒pGEM-CHS构建结果第26-29页
        2.2.3 GmCHS基因的基本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第29-36页
    2.3 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GmCHS基因互作网络预测第37-4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7-38页
        3.1.1 试验材料第37页
        3.1.2 试验方法第37-38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8-43页
        3.2.1 对GmCHS的GO注释第38页
        3.2.2 互作蛋白分析第38页
        3.2.3 GO注释后的富集分析第38-43页
    3.3 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GmCHS基因过表达载体构建第44-50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4-46页
        4.1.1 试验材料第44-45页
        4.1.2 试验方法第45-46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6-49页
        4.2.1 载体pCAMBIA1303:: GmCHS构建结果第46-48页
        4.2.2 载体pCAMBIA1303:: GmCHS的双酶切验证第48-49页
    4.3 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50-51页
    5.1 结论第50页
        5.1.1 克隆了GmCHS基因并连接到克隆载体上第50页
        5.1.2 GmCHS蛋白参与抗性反应第50页
        5.1.3 构建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1303:: GmCHS第50页
    5.2 讨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再制造闭环供应链中产品定价与协调策略研究--以B公司为例
下一篇:A快递公司时效产品终端服务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