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产加工工业论文

淡水鱼鱼糜制品质量影响因素及其冷冻工艺优化

摘要第8-9页
英文摘要第9-10页
1 前言第11-22页
    1.1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第11-12页
    1.2 鲤鱼、草鱼、鲢鱼三种淡水鱼的基本特点第12-13页
        1.2.1 鲤鱼第12页
        1.2.2 草鱼第12-13页
        1.2.3 鲢鱼第13页
    1.3 鱼糜及鱼糜制品的发展现状第13-14页
        1.3.1 鱼糜及鱼糜制品的简介第13页
        1.3.2 鱼糜凝胶制品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第13-14页
    1.4 鱼糜凝胶的形成过程及凝胶机理的概述第14-16页
        1.4.1 鱼糜凝胶的形成过程第14-15页
        1.4.2 鱼糜凝胶的形成机理第15-16页
    1.5 外源物质的添加对鱼糜凝胶制品的影响第16-19页
        1.5.1 淀粉对鱼糜凝胶制品的影响第16-17页
        1.5.2 非淀粉多糖类物质对鱼糜凝胶制品的影响第17页
        1.5.3 非肌肉蛋白对鱼糜凝胶制品的影响第17-18页
        1.5.4 调味剂及添加剂对鱼糜凝胶制品的影响第18-19页
    1.6 反复冻融对鱼糜凝胶制品的影响第19-20页
    1.7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0页
    1.8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20-2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2-29页
    2.1 试验材料与设备第22-23页
        2.1.1 试验原料第22页
        2.1.2 原料与试剂第22页
        2.1.3 设备与仪器第22-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29页
        2.2.1 样品制作工艺流程第23-24页
        2.2.2 淡水鱼种类的不同对鱼糜凝胶制品的影响第24页
        2.2.3 辅料的添加对草鱼、鲤鱼、鲢鱼鱼糜凝胶制品的影响第24页
        2.2.4 反复冻融对草鱼、鲤鱼、鲢鱼鱼糜凝胶制品的影响第24-25页
        2.2.5 鱼糜凝胶制品质量的测定方法第25-27页
        2.2.6 冷冻鱼糜凝胶制品(鱼丸)配方的研究第27-28页
        2.2.7 数据分析第28-2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9-45页
    3.1 不同种类的鱼糜制品理化性质的研究第29-32页
        3.1.1 草鱼、鲤鱼、鲢鱼鱼糜凝胶制品营养成分分析第29页
        3.1.2 草鱼、鲤鱼、鲢鱼鱼糜凝胶制品凝胶强度的研究第29-30页
        3.1.3 草鱼、鲤鱼、鲢鱼鱼糜凝胶制品白度的研究第30-31页
        3.1.4 草鱼、鲤鱼、鲢鱼鱼糜凝胶制品蒸煮损失和持水性的研究第31页
        3.1.5 草鱼、鲤鱼、鲢鱼鱼糜凝胶制品感官评价和折曲实验的研究第31-32页
    3.2 不同种类的鱼糜制品理化性质的研究第32-35页
        3.2.1 辅料的添加对草鱼、鲤鱼、鲢鱼鱼糜制品凝胶强度影响的研究第32-33页
        3.2.2 辅料的添加对草鱼、鲤鱼、鲢鱼鱼糜制品白度影响的研究第33页
        3.2.3 辅料的添加对草鱼、鲤鱼、鲢鱼鱼糜制品感官和折曲实验的研究第33-34页
        3.2.4 辅料的添加对草鱼、鲤鱼、鲢鱼鱼糜制品蒸煮损失的研究第34-35页
    3.3 反复冻融的鱼糜制品理化性质的研究第35-39页
        3.3.1 反复冻融的三种鱼糜其凝胶制品凝胶强度的变化第35-36页
        3.3.2 反复冻融的三种鱼糜其凝胶制品白度的变化第36-37页
        3.3.3 反复冻融的三种鱼糜其凝胶制品蒸煮损失的变化第37页
        3.3.4 反复冻融的三种鱼糜其凝胶制品持水性的变化第37-38页
        3.3.5 反复冻融的三种鱼糜其凝胶制品脂肪氧化的变化第38-39页
    3.4 冷冻鱼糜凝胶制品(鱼丸)配方的研究第39-43页
        3.4.1 辅料添加量的确定第39-42页
        3.4.2 正交试验结果第42-43页
    3.5 验证性实验第43-45页
4 讨论第45-47页
    4.1 辅料的添加对鱼糜凝胶制品的影响第45页
    4.2 反复冻融对鱼糜凝胶制品的影响第45-46页
    4.3 冷冻鱼糜制品配方的研究第46-47页
5 结论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宫颈癌病灶大小与盆腔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研究及临床预后
下一篇:6LoWPAN移动切换优化与安全通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