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7页 |
1.1 介观体系与介观量子输运 | 第8-9页 |
1.2 分子电子学 | 第9-12页 |
1.2.1 分子导体的发展 | 第9-10页 |
1.2.2 分子导体的实验及理论方法 | 第10-12页 |
1.3 分子自旋电子学 | 第12-14页 |
1.4 本论文的意义与内容 | 第14-17页 |
第二章 理论计算方法 | 第17-45页 |
2.1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7-29页 |
2.1.1 Born-Oppenheimer绝热近似 | 第18-20页 |
2.1.2 Hohenberg-Kohn定理 | 第20-21页 |
2.1.3 Kohn-Sham方程 | 第21-24页 |
2.1.4 基组的种类 | 第24-25页 |
2.1.5 交换关联势 | 第25-26页 |
2.1.6 赝势方法 | 第26-28页 |
2.1.7 电子结构计算的一般过程 | 第28-29页 |
2.2 格林函数(Green's Functions)法 | 第29-34页 |
2.2.1 平衡格林函数 | 第30-31页 |
2.2.2 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 | 第31-34页 |
2.3 分子导电结输运性质的计算 | 第34-45页 |
2.3.1 著名的Landauer-Buttiker公式 | 第34-35页 |
2.3.2 量子点中的电流公式 | 第35-38页 |
2.3.3 电子输运计算方法 | 第38-43页 |
2.3.4 相关输运软件介绍 | 第43-45页 |
第三章 电极表面重构对分子器件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 | 第45-55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45-46页 |
3.2 计算方法与模型 | 第46-4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3页 |
3.3.1 电流-电压曲线及透射谱 | 第48-49页 |
3.3.2 分子器件中及吸附结构中分子的PDOS | 第49-52页 |
3.3.3 偏压下透射谱的讨论 | 第52-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电极表面吸附团簇对分子器件自旋极化输运性质的影响 | 第55-65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55-56页 |
4.2 计算方法与模型 | 第56-5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4页 |
4.3.1 电流-电压曲线 | 第58-60页 |
4.3.2 零偏压下的透射谱及电导 | 第60-61页 |
4.3.3 输运计算中零偏压下PDOS分析 | 第61-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总结 | 第65-66页 |
5.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