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性能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防裂措施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纳米层状材料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原材料性质及试件成型 | 第18-24页 |
2.1 原材料性质 | 第18-20页 |
2.1.1 水泥及其用量 | 第18页 |
2.1.2 纳米层状材料及其掺量 | 第18-19页 |
2.1.3 集料级配 | 第19-20页 |
2.2 试件成型与养护 | 第20-23页 |
2.2.1 圆柱形试件成型与养护 | 第20-21页 |
2.2.2 梁式试件成型与养护 | 第21-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掺纳米层状材料水泥稳定碎石的路用性能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24-36页 |
3.1 路用性能试验方法 | 第24-29页 |
3.1.1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 第24-25页 |
3.1.2 劈裂强度强度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3.1.3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3.1.4 劈裂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3.1.5 水稳定性试验方法 | 第28页 |
3.1.6 冰冻稳定性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3.2 路用性能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3.2.1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3.2.2 劈裂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页 |
3.2.3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32页 |
3.2.4 劈裂回弹模量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33页 |
3.2.5 水稳定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3.2.6 冰冻稳定性结果与分析 | 第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纳米层状材料改良水泥稳定碎石的抗裂性能 | 第36-51页 |
4.1 干缩性能试验方法 | 第36-38页 |
4.1.1 小梁试件 | 第36-37页 |
4.1.2 大梁试件 | 第37-38页 |
4.2 抗裂性能评价指标 | 第38-41页 |
4.2.1 干缩应变 | 第38页 |
4.2.2 干缩系数 | 第38-39页 |
4.2.3 干缩抗裂系数 | 第39页 |
4.2.4 干缩抗裂性指数 | 第39-40页 |
4.2.5 干缩能抗裂系数 | 第40-41页 |
4.3 干缩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4.3.1 小梁干缩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4.3.2 大梁干缩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46页 |
4.4 抗裂性能的综合评价 | 第46-50页 |
4.4.1 最大干缩应变和最大干缩系数 | 第46-47页 |
4.4.2 干缩抗裂系数 | 第47-48页 |
4.4.3 干缩抗裂性指数 | 第48页 |
4.4.4 干缩能抗裂系数 | 第48-49页 |
4.4.5 抗裂性能的综合评价 | 第49-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纳米层状材料改良水泥稳定碎石的机理实验分析 | 第51-67页 |
5.1 水泥的组成及水化作用 | 第51-53页 |
5.1.1 水泥的组成 | 第51-52页 |
5.1.2 水泥的水化作用 | 第52-53页 |
5.2 机理实验分析 | 第53-66页 |
5.2.1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5.2.2 扫描电镜 | 第54-57页 |
5.2.3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57-63页 |
5.2.4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第63-6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试验路铺设 | 第67-81页 |
6.1 工程概况 | 第67-68页 |
6.2 混合料组成设计及试验 | 第68-73页 |
6.2.1 混合料原料及组成设计 | 第68-72页 |
6.2.2 混合料试验 | 第72-73页 |
6.3 试验路方案与实施 | 第73-77页 |
6.3.1 拌和 | 第73-74页 |
6.3.2 运输 | 第74页 |
6.3.3 摊铺 | 第74-75页 |
6.3.4 碾压 | 第75-76页 |
6.3.5 养生 | 第76-77页 |
6.4 试验路观测与分析 | 第77-80页 |
6.4.1 试验路压实度及抗压强度的检测 | 第77-78页 |
6.4.2 试验路弯沉的检测 | 第78-79页 |
6.4.3 试验路的跟踪观测 | 第79-8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7.1 本文总结 | 第81页 |
7.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