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符号说明 | 第9-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6页 |
1 莪术油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1 莪术油的提取方法 | 第10页 |
1.2 莪术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测定方法 | 第10页 |
1.3 莪术油的药理作用 | 第10-11页 |
2 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3 中药药动学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3.1 中药药动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3.2 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的现代分析方法 | 第13-14页 |
4 本文的立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生物样本中吉马酮的HPLC测定方法的确立 | 第16-34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16-17页 |
1.1 仪器 | 第16-17页 |
1.2 药品与试剂 | 第17页 |
1.3 动物 | 第17页 |
2 色谱条件 | 第17页 |
3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17-32页 |
3.1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17-18页 |
3.2 空白生物样品的采集 | 第18页 |
3.3 生物样品的处理 | 第18页 |
3.4 方法学评价 | 第18-32页 |
4 讨论 | 第32-33页 |
4.1 指标成分吉马酮的选择 | 第32页 |
4.2 去蛋白试剂的选择 | 第32页 |
4.3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32-33页 |
4.4 流动相比例的选择 | 第33页 |
5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ZTO-HPCD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 第34-43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34-35页 |
1.1 仪器 | 第34-35页 |
1.2 药品与试剂 | 第35页 |
1.3 动物 | 第3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2.1 色谱条件 | 第35页 |
2.2 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35-36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36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6-41页 |
3.1 大鼠给药后吉马酮的经时血药浓度 | 第36-39页 |
3.2 血药浓度-时间拟合曲线和药动学参数 | 第39-41页 |
4 讨论 | 第41页 |
4.1 本实验根据ZTO-HPCD中莪术油和吉马酮含量确定给药剂量 | 第41页 |
4.2 实验动物的选择 | 第41页 |
4.3 药动学研究的意义 | 第41页 |
5 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ZTO-HPCD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 第43-54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43-44页 |
1.1 仪器 | 第43页 |
1.2 药品与试剂 | 第43-44页 |
1.3 动物 | 第4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2.1 色谱条件 | 第44页 |
2.2 高效液相法研究药物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 | 第44页 |
2.3 荧光法观察药物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 第44-45页 |
2.4 样品测定与数据分析 | 第4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5-51页 |
3.1 高效液相法研究小鼠组织中吉马酮的分布 | 第45-49页 |
3.2 荧光法观察ZTO-HPCD灌胃后小鼠组织中的药物分布 | 第49-51页 |
4 讨论 | 第51-53页 |
4.1 切片形式的选择 | 第51-52页 |
4.2 莪术油荧光性的确定 | 第52页 |
4.3 荧光法观察组织中药物分布的可行性分析 | 第52-53页 |
5 小结 | 第53-54页 |
全文总结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