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1 选题的目的 | 第11页 |
| 1.2.2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15页 |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 第2章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概述 | 第16-24页 |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 2.1.1 媒介 | 第16页 |
| 2.1.2 媒介素养 | 第16-17页 |
| 2.1.3 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 | 第17页 |
| 2.2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 | 第17-20页 |
| 2.2.1 媒介能力教育 | 第18页 |
| 2.2.2 媒介心理教育 | 第18-19页 |
| 2.2.3 媒介道德教育 | 第19-20页 |
| 2.2.4 媒介法律教育 | 第20页 |
| 2.3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意义 | 第20-23页 |
| 2.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 第20-21页 |
| 2.3.2 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必要环节 | 第21-22页 |
| 2.3.3 应对当前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 | 第22-2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4-41页 |
| 3.1 大学生新媒体利用状况调查 | 第24-28页 |
| 3.1.1 调研结果 | 第24-27页 |
| 3.1.2 调研结果分析 | 第27-28页 |
| 3.2 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 3.2.1 大学生新媒体使用不当 | 第29-30页 |
| 3.2.2 大学生媒介接触状况存在不良倾向 | 第30-31页 |
| 3.2.3 大学生无法分辨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 | 第31页 |
| 3.2.4 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重视不够 | 第31-32页 |
| 3.3 大学生媒介素养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32-40页 |
| 3.3.1 社会原因 | 第32-35页 |
| 3.3.2 教育原因 | 第35-37页 |
| 3.3.3 个体原因 | 第37-4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对策 | 第41-51页 |
| 4.1 政府政策保障 | 第41-42页 |
| 4.1.1 正式吸纳进国家教育体制 | 第41页 |
| 4.1.2 成立专门实施机构 | 第41-42页 |
| 4.2 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 第42-44页 |
| 4.2.1 媒介机构规范内容传播 | 第42-43页 |
| 4.2.2 家庭积极配合 | 第43-44页 |
| 4.3 高校加强重视 | 第44-48页 |
| 4.3.1 高校教育者高度重视 | 第44-45页 |
| 4.3.2 进行课程设置改革 | 第45-48页 |
| 4.3.3 积极开展实践基地的建设活动 | 第48页 |
| 4.4 强化自我教育 | 第48-50页 |
| 4.4.1 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 第49页 |
| 4.4.2 优化大学生自我教育方法 | 第49页 |
| 4.4.3 拓展大学生自我教育途径 | 第49-50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附录 | 第57-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