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异源六倍体的创建及利用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2-26页
    1.1 甘蓝型油菜的亲缘关系与起源第12-14页
        1.1.1 甘蓝型油菜的亲缘关系第12页
        1.1.2 甘蓝型油菜的起源第12-14页
    1.2 甘蓝型油菜及亲本种的遗传资源第14-19页
        1.2.1 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资源第14-16页
        1.2.2 白菜型油菜的遗传资源第16-17页
        1.2.3 甘蓝的遗传资源第17-18页
        1.2.4 甘蓝型油菜亲本种质对其育种的影响第18-19页
    1.3 油菜的杂交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第19-21页
        1.3.1 油菜的远缘杂交与杂种优势利用第19-20页
        1.3.2 多倍体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第20-21页
    1.4 油菜育种中的抗菌核病研究第21-24页
        1.4.1 菌核病对油菜的危害第21页
        1.4.2 菌核病发病特征第21-22页
        1.4.3 菌核病的抗性鉴定方法第22-23页
        1.4.4 油菜的抗菌核病育种第23-24页
        1.4.5 甘蓝的抗菌核病研究第24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4-26页
第2章 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异源六倍体(A~rA~rA~nA~nC~nC~n)的创建第26-40页
    2.1 引言第26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6-31页
        2.2.1 实验材料第26页
        2.2.2 实验方法第26-31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1-38页
        2.3.1 异源六倍体的获得第31页
        2.3.2 异源六倍体的鉴定第31-35页
        2.3.3 六倍体S0代的结实性调查第35-36页
        2.3.4 六倍体S0代自交种(S1)的品质检测第36页
        2.3.5 六倍体S1代的表型考察第36-37页
        2.3.6 六倍体S1代的结实性调查第37-38页
    2.4 后续研究第38-40页
第3章 分子标记辅助回交导入野生甘蓝菌核病抗性成分第40-58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0-45页
        3.2.1 材料与技术路线第40-41页
        3.2.2 菌种第41页
        3.2.3 田间实验第41页
        3.2.4 植株无性扩繁第41页
        3.2.5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第41-43页
        3.2.6 菌核病抗性鉴定第43-44页
        3.2.7 数据分析第44-45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5-58页
        3.3.1 目标QTL区间加密标记的开发与筛选第45-46页
        3.3.2 BC_1世代的发展与鉴定第46-49页
        3.3.3 BC_2世代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抗性鉴定第49-50页
        3.3.4 BC_3F_1代的筛选与鉴定第50-53页
        3.3.5 BC_3F_2代的发展与鉴定第53-55页
        3.3.6 后续研究第55-58页
第4章 利用六倍体初探新型甘蓝型油菜的育成第58-66页
    4.1 前言第58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8-59页
        4.2.1 实验材料第58-59页
        4.2.2 技术路线第59页
        4.2.3 田间实验第59页
        4.2.4 可交配性与结实性调查第59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9-63页
        4.3.1 六倍体S0代的可交配性调查第59-61页
        4.3.2 六倍体S1代的可交配性调查第61-62页
        4.3.3 甘蓝型油菜与S0代六倍体杂种F_1的表型考察第62页
        4.3.4 甘蓝型油菜与S0代六倍体杂种F_1的结实性调查第62-63页
    4.4 后续研究第63-66页
第5章 讨论与结论第66-72页
    5.1 讨论第66-70页
        5.1.1 远缘杂交与多倍体育种第66-67页
        5.1.2 异源多倍体的稳定性第67页
        5.1.3 异源六倍体的结实性和与甘蓝的可交配性第67-68页
        5.1.4 分子辅助回交导入菌核病抗性的作用第68-69页
        5.1.5 影响回交世代选材效率的因素第69页
        5.1.6 甘蓝在油菜育种中的利用空间第69-70页
    5.2 结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80页
附录一: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营养液配方第80-81页
附录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试剂配方第81-82页
致谢第82-84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拒绝敏感性对模糊社交信息的解释偏向
下一篇:小学生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的关系—工作记忆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