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按米的粘性分论文

有机栽培下不同氮素利用效率基因型粳稻养分吸收机制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概况与进展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概况与进展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概况与进展第12-14页
    1.3 有机栽培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机理相关进展第14页
    1.4 常规栽培下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机理相关进展第14-15页
    1.5 水稻养分吸收机制研究进展第15页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6-1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6-17页
        2.1.1 供试地点第16页
        2.1.2 供试材料第16页
        2.1.3 试验设计第16-17页
    2.2 测定内容与方法第17-18页
        2.2.1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第17页
        2.2.2 水稻植株生长的测定第17-18页
        2.2.3 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测定第18页
        2.2.4 水稻植株主要营养元素(NPK)测定第18页
    2.3 数据分析方法第18-1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9-56页
    3.1 不同栽培方式和氮效型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第19-24页
        3.1.1 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第19-20页
        3.1.2 对土壤全氮的影响第20-21页
        3.1.3 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第21-22页
        3.1.4 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第22-23页
        3.1.5 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第23-24页
    3.2 不同栽培方式和氮效型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第24-28页
        3.2.1 对水稻株高的影响第24页
        3.2.2 对水稻叶面积的影响第24-27页
        3.2.3 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第27页
        3.2.4 对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27-28页
    3.3 不同栽培方式和氮效型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第28-56页
        3.3.1 对水稻关键生育期各器官含氮量的影响第29-32页
            3.3.1.1 对水稻茎含氮量的影响第29-30页
            3.3.1.2 对水稻叶含氮量的影响第30-31页
            3.3.1.3 对水稻穗含氮量的影响第31-32页
        3.3.2 对水稻关键生育期各器官吸氮量的影响第32-38页
            3.3.2.1 对水稻拔节期氮素积累量的影响第32-34页
            3.3.2.2 对水稻抽穗期氮素积累量的影响第34-36页
            3.3.2.3 对水稻成熟期氮素积累量的影响第36-38页
        3.3.3 对水稻关键生育期各器官含磷量的影响第38-41页
            3.3.3.1 对水稻茎含磷量的影响第38页
            3.3.3.2 对水稻叶含磷量的影响第38-41页
            3.3.3.3 对水稻穗含磷量的影响第41页
        3.3.4 对水稻关键生育期各器官吸磷量的影响第41-47页
            3.3.4.1 对水稻拔节期磷素积累量的影响第41-44页
            3.3.4.2 对水稻抽穗期磷素积累量的影响第44页
            3.3.4.3 对水稻成熟期磷素积累量的影响第44-47页
        3.3.5 对水稻关键生育期各器官含钾量的影响第47-50页
            3.3.5.1 对水稻茎含钾量的影响第47页
            3.3.5.2 对水稻叶含钾量的影响第47-50页
            3.3.5.3 对水稻穗含钾量的影响第50页
        3.3.6 对水稻关键生育期各器官吸钾量的影响第50-56页
            3.3.6.1 对水稻拔节期钾素积累量的影响第50-53页
            3.3.6.2 对水稻抽穗期钾素积累量的影响第53页
            3.3.6.3 对水稻成熟期钾素积累量的影响第53-56页
4 结论与讨论第56-59页
    4.1 关于栽培方式和氮效型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第56页
    4.2 关于栽培方式和氮效型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第56-57页
    4.3 关于栽培方式和氮效型对水稻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致谢第64-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业保险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下一篇:初中生统计与概率知识的认知水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