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1.1 前言 | 第11页 |
1.2 环己烷氧化的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双氧水氧化法 | 第12-13页 |
1.2.2 叔丁基过氧化氢氧化法 | 第13-14页 |
1.2.3 氧气氧化法 | 第14-16页 |
1.3 己二酸的主要性质、用途和工业生产方法 | 第16-22页 |
1.3.1 环己烷法 | 第17-20页 |
1.3.2 环己烯法 | 第20-21页 |
1.3.3 苯酚氧化法 | 第21-22页 |
1.4 TS-1 的结构和用途 | 第22-24页 |
1.4.1 TS-1 的结构与制备 | 第22页 |
1.4.2 TS-1 的应用及改性 | 第22-24页 |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TM-HTS催化环己烷氧化生成己二酸的研究 | 第26-46页 |
2.1 前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30页 |
2.2.1 仪器和试剂 | 第27-28页 |
2.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8-29页 |
2.2.3 催化氧化反应 | 第29页 |
2.2.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9-30页 |
2.2.5 反应产物分析 | 第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8页 |
2.3.1 催化剂的筛选 | 第30-31页 |
2.3.2 锰的掺杂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3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4 压强对反应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5 催化剂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34页 |
2.3.6 时间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2.3.7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 | 第35-36页 |
2.3.8 催化剂的机理研究 | 第36-38页 |
2.4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分析 | 第38-44页 |
2.4.1 红外光谱图 | 第38-39页 |
2.4.2 紫外可见光谱图 | 第39-40页 |
2.4.3 氮气吸脱附曲线 | 第40-41页 |
2.4.4 TEM图谱 | 第41-42页 |
2.4.5 不同催化剂的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42-43页 |
2.4.6 不同催化剂的XRD表征 | 第43-44页 |
2.5 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TM-HTS催化环己酮氧化生成己二酸的研究 | 第46-62页 |
3.1 前言 | 第46-4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7-50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47-48页 |
3.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8页 |
3.2.3 催化氧化反应 | 第48-49页 |
3.2.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9页 |
3.2.5 反应产物分析 | 第49-50页 |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0-58页 |
3.3.1 不同催化剂对环己酮氧化结果的影响 | 第50-52页 |
3.3.2 掺杂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3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53页 |
3.3.4 压强对反应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5 催化剂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54-55页 |
3.3.6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55-56页 |
3.3.7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 | 第56-57页 |
3.3.8 环己酮氧化可能的机理研究 | 第57-58页 |
3.4 催化剂的表征结果 | 第58-61页 |
3.4.1 UV-Vis和吡啶红外光谱分析 | 第58-59页 |
3.4.2 TEM谱图 | 第59-60页 |
3.4.3 XPS谱图 | 第60-61页 |
3.5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4.1 结论 | 第62-63页 |
4.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