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1930年间中国基督教卫生教育运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第一章 中国基督教界开展卫生教育运动的缘起 | 第16-31页 |
一、近代中国公共卫生的落后 | 第16-21页 |
(一)卫生行政的落后 | 第16-17页 |
(二)卫生观念的落后 | 第17-18页 |
(三)糟糕的卫生状况 | 第18-21页 |
二、卫生教育的落后 | 第21-24页 |
(一)政府卫生教育的落后 | 第21-22页 |
(二)社会各界对卫生教育重视不够 | 第22-24页 |
三、医学领域的发展与变化 | 第24-26页 |
(一)20世纪初教会医疗事业的发展 | 第24-25页 |
(二)预防医学的影响 | 第25-26页 |
四、宗教思潮的变化与在华传教的需要 | 第26-31页 |
(一)社会福音运动的兴起 | 第26-28页 |
(二)进一步拓展传教的需要 | 第28-29页 |
(三)出于教会人员健康的考虑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基督教卫生教育运动的发展演变 | 第31-51页 |
一、卫生教育运动的开端(1910-1914) | 第31-35页 |
(一)博医会的早期努力 | 第31-33页 |
(二)青年会的继起发动 | 第33-35页 |
二、卫生教育运动的兴起(1915-1919) | 第35-39页 |
(一)卫生教育组织的建构 | 第35-37页 |
(二)卫生教育运动逐步向全国推广 | 第37-39页 |
三、卫生教育运动的全面发展(1920-1930) | 第39-51页 |
(一)卫生教育会的建立和运动的扩展 | 第39-41页 |
(二)地方教会团体的广泛参与 | 第41-44页 |
(三)华西卫生教育会和更多教会医院的加入 | 第44-49页 |
(四)受挫与恢复 | 第49-51页 |
第三章 基督教卫生教育运动的形式与内容 | 第51-87页 |
一、大众卫生宣传运动 | 第51-60页 |
(一)卫生游行 | 第51-54页 |
(二)卫生演讲 | 第54-58页 |
(三)卫生展览 | 第58-60页 |
二、文字宣传活动 | 第60-71页 |
(一)编辑和出版卫生教育资料 | 第61-67页 |
(二)利用报刊开展卫生宣传 | 第67-70页 |
(三)发行卫生季刊 | 第70-71页 |
三、学校卫生教育活动 | 第71-82页 |
(一)征文比赛 | 第71-74页 |
(二)开展学校卫生调查 | 第74-77页 |
(三)在学校开展卫生教育 | 第77-82页 |
四、儿童卫生教育活动 | 第82-87页 |
(一)举办儿童卫生大会 | 第83-84页 |
(二)开办儿童健康中心 | 第84-85页 |
(三)设立儿童诊所 | 第85-87页 |
第四章 基督教卫生教育运动的评价 | 第87-104页 |
一、基督教卫生教育运动的特征 | 第87-95页 |
(一)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 第87-89页 |
(二)具有较强的社会关怀 | 第89-91页 |
(三)体现了与中国社会各界较为密切的合作 | 第91-93页 |
(四)在推行上具有较大的地域性差异 | 第93-95页 |
二、基督教卫生教育运动的成效与影响 | 第95-104页 |
(一)时人对卫生教育运动成效的认识 | 第95-96页 |
(二)卫生教育运动的实际成效分析 | 第96-99页 |
(三)卫生教育运动的影响 | 第99-104页 |
结语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2页 |
附录 | 第112-113页 |
后记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