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10-16页 |
(一)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页 |
(三)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四) 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1.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2. 论文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理论概述 | 第16-19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1. 失地农民概念 | 第16页 |
2. 社会保障概念 | 第16-17页 |
3.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概念 | 第17页 |
(二) 研究理论概述 | 第17-19页 |
1. 福利经济学 | 第17-18页 |
2. 贝弗里奇的福利国家理论 | 第18-19页 |
二、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及问题分析—以图克镇为例 | 第19-26页 |
(一) 失地农民现状分析 | 第19-22页 |
1. 失地农民生活状况 | 第19-20页 |
2. 失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险现状 | 第20-22页 |
3. 失地农民就业现状 | 第22页 |
(二)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问题 | 第22-26页 |
1.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面临困境 | 第22-24页 |
2. 失地农民医疗保障力度不足 | 第24-25页 |
3.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挥作用甚微 | 第25页 |
4. 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 | 第25-26页 |
三、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成因分析 | 第26-30页 |
(一) 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欠缺 | 第26-28页 |
1. 政府行使征地权不规范,擅自扩大征地范围 | 第26页 |
2. 土地征收程序及监督机制不规范 | 第26-27页 |
3. 征地补偿制度存在欠缺 | 第27-28页 |
(二) 农村传统养老模式改变,保障制度不健全 | 第28页 |
(三) 失地农民参保意识淡薄,参保率低 | 第28-29页 |
(四) 政府没有再就业培训,失地农民自身原因 | 第29-30页 |
四、国内可借鉴的经验与模式 | 第30-32页 |
(一) 成都“城保模式” | 第30页 |
(二) 上海“镇保模式” | 第30-31页 |
(三) 嘉兴“土地换保障” | 第31-32页 |
五、解决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途径 | 第32-39页 |
(一) 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 第32-33页 |
1. 规范运用土地征用权 | 第32页 |
2. 规范征地程序及监督机制 | 第32页 |
3. 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 | 第32-33页 |
(二) 建立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33-35页 |
1. 建立以养老保险为重点的多层次社会基本保障网 | 第33-34页 |
2. 建立多元的综合保障体系,提高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水平 | 第34页 |
3. 建立完善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34-35页 |
(三) 建立多元医疗保障制度 | 第35-36页 |
(四) 建立完善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机制,拓宽失地农民多元就业渠道 | 第36-39页 |
1. 强化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 | 第37页 |
2. 开发社区和征地单位就业岗位 | 第37页 |
3. 建好就业服务网络,培育劳动中介组织 | 第37-38页 |
4. 建立健全就业援助机制,对困难失地农民就业给予政策倾斜 | 第38页 |
5. 失地农民提高自身素质,鼓励自主创业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