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6-10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6页 |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6-8页 |
1.2.1 国外关于社会组织的研究 | 第6-7页 |
1.2.2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研究 | 第7-8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8-1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8-10页 |
第2章 法治中国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 | 第10-15页 |
2.1“法治中国”概念辨析 | 第10-11页 |
2.2 当今中国法治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2.3 培育社会组织的重要性 | 第12-15页 |
第3章 社会组织——法治的“公共理性” | 第15-27页 |
3.1 从“市民社会”到“社会组织” | 第15-21页 |
3.1.1 市民社会概念与特征 | 第15-18页 |
3.1.2 社会组织的概念和特征 | 第18-21页 |
3.2 从“公共意见”到“法律决策” | 第21-27页 |
3.2.1“公共领域”对“市民社会”的理论延续 | 第21-23页 |
3.2.2 沟通理性 | 第23页 |
3.2.3 哈贝马斯的法律观 | 第23-24页 |
3.2.4 通过社会组织看中国法治进程 | 第24-27页 |
第4章 社会组织的法治功能 | 第27-40页 |
4.1 保障个体自由:现代法治的体现 | 第27-30页 |
4.1.1 马克思的自由观 | 第27-28页 |
4.1.2 社会组织对个体自由的保障和权力的制衡 | 第28-30页 |
4.1.3 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 第30页 |
4.2 社会组织对现代民主的弥补 | 第30-33页 |
4.2.1 代议制民主的弊端 | 第30-32页 |
4.2.2 社会组织对代议制民主的填补 | 第32-33页 |
4.3 社会组织推进法治社会秩序构建 | 第33-36页 |
4.3.1 政治国家立法对秩序构建的局限 | 第33-34页 |
4.3.2 社会秩序的构建 | 第34-36页 |
4.4 社会组织推动中国法治进程 | 第36-40页 |
4.4.1 社会组织构成转型中国权力位移流散的平台 | 第36-37页 |
4.4.2 社会组织对社会的启发 | 第37-38页 |
4.4.3 社会组织克服法律工具主义屏障 | 第38-40页 |
第5章 我国社会组织的问题及完善 | 第40-47页 |
5.1 我国社会组织培育存在的问题 | 第40-43页 |
5.1.1 社会组织外部问题 | 第40-42页 |
5.1.2 内部问题 | 第42-43页 |
5.2 社会组织的完善 | 第43-47页 |
5.2.1 提高公民责任意识,加强公民参与 | 第43-44页 |
5.2.2 制定《社会组织法》,完善法律体系内容 | 第44-45页 |
5.2.3 增加社会管理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 | 第45-46页 |
5.2.4 降低社会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