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9页 |
1.2 上转换发光简介 | 第9-16页 |
1.2.1 上转换发光掺杂离子的确定 | 第9-10页 |
1.2.2 基质材料的确定 | 第10-11页 |
1.2.3 上转换发光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2.4 上转换发光机制 | 第13-16页 |
1.3 VO_2简介 | 第16-18页 |
1.3.1 VO_2的晶体结构 | 第16-17页 |
1.3.2 二氧化钒相转变关系图 | 第17-18页 |
1.3.3 二氧化钒的相变特性 | 第18页 |
1.4 VO_2粉末的制备方法 | 第18-20页 |
1.5 VO_2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 | 第20-21页 |
1.6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2.1 实验药品 | 第22页 |
2.2 实验设备 | 第22-23页 |
2.3 实验测试表征方法 | 第23-26页 |
2.3.1 X射线衍射(XRD)测试 | 第23-24页 |
2.3.2 差热分析测试 | 第24页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 第24页 |
2.3.4 上转换荧光光谱测试 | 第24-25页 |
2.3.5 上转换功率曲线的测试 | 第25-26页 |
第3章 VO_2(M)的制备及结构研究 | 第26-39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Yb~(3+)/Ho~(3+)/VO_2(M)制备工艺 | 第26-27页 |
3.3 VO_2 (B)粉体的制备 | 第27-33页 |
3.3.1 最佳水热反应温度确定 | 第27-29页 |
3.3.2 最佳水热反应时间确定 | 第29-31页 |
3.3.3 最佳还原剂摩尔比确定 | 第31-33页 |
3.4 VO_2 (M)的制备 | 第33-38页 |
3.4.1 最佳退火温度的确定 | 第34-36页 |
3.4.2 最佳退火时间的确定 | 第36-37页 |
3.4.3 最佳升温速率的确定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掺杂VO_2相变温度研究 | 第39-48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VO_2 (M)粉体相变温度研究 | 第39-40页 |
4.3 Ho~(3+)/VO_2(M)粉体相变温度研究 | 第40-43页 |
4.4 Ho~(3+)/Yb~(3+)/VO_2(M)粉体相变温度研究 | 第43-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Ho~(3+)/Yb~(3+)/VO_2上转换发光性能研究 | 第48-63页 |
5.1 引言 | 第48页 |
5.2 稀土离子浓度对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48-55页 |
5.2.1 不同Yb~(3+)离子浓度对上转换发光的影响 | 第49-53页 |
5.2.2 Ho~(3+)离子浓度对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53-55页 |
5.3 温度对Yb~(3+)/Ho~(3+)/VO_2(M)上转换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55-57页 |
5.3.1 Ho~(3+)/Yb~(3+)/VO_2(M) DSC测试 | 第55页 |
5.3.2 Ho~(3+)/Yb~(3+)/VO_2(M)上转换变温发光测试 | 第55-57页 |
5.4 Ho~(3+)/Yb~(3+)/VO_2(M)的上转换功率曲线 | 第57-58页 |
5.5 功率对Yb~(3+)/Ho~(3+)/VO_2(M)上转换发光影响 | 第58-60页 |
5.6 Yb~(3+)/Ho~(3+)/VO_2(M)上转换发光机理分析 | 第60-61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