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国外旅游均衡发展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页 |
·国内旅游均衡发展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小结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12页 |
·实地调查法 | 第12-13页 |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 第13页 |
·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 第13页 |
·本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阐述 | 第14-18页 |
·包容性增长理论 | 第14-15页 |
·包容性增长的概念 | 第14页 |
·包容性增长的内涵 | 第14-15页 |
·均衡发展理论 | 第15-16页 |
·管理哲学中的均衡 | 第15-16页 |
·区域经济学中的均衡 | 第16页 |
·包容性增长与区域均衡发展的内在联系 | 第16-18页 |
·包容性增长立足于均衡发展观 | 第16-17页 |
·包容性增长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 第17页 |
·区域均衡发展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砝码 | 第17-18页 |
第3章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旅游均衡发展 | 第18-24页 |
·旅游均衡发展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旅游均衡发展的概念和内涵辨析 | 第19-20页 |
·旅游均衡发展的概念 | 第19页 |
·旅游均衡发展的内涵辨析 | 第19-20页 |
·旅游均衡发展的判断标准 | 第20页 |
·旅游均衡发展面临的障碍 | 第20-21页 |
·包容性增长理念对旅游均衡发展的指导 | 第21-24页 |
·开放心态追求旅游均衡发展 | 第21-22页 |
·开发人力促进旅游均衡发展 | 第22页 |
·开通合作助推旅游均衡发展 | 第22页 |
·开拓发展促成旅游均衡发展 | 第22-24页 |
第4章 大井冈旅游圈的旅游发展现状 | 第24-42页 |
·大井冈旅游圈的范围界定 | 第24-25页 |
·大井冈旅游圈的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自然地理 | 第25页 |
·历史文化 | 第25-26页 |
·交通区位 | 第26页 |
·社会经济 | 第26页 |
·大井冈旅游圈的旅游发展概况 | 第26-29页 |
·旅游资源独具魅力 | 第26-27页 |
·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备 | 第27页 |
·旅游经济增势强劲 | 第27-29页 |
·井冈山旅游发展成就 | 第29-32页 |
·旅游经济指标不断攀升 | 第29-31页 |
·旅游发展方式日趋多元化 | 第31页 |
·红色旅游品牌唱响中国走向世界 | 第31-32页 |
·大井冈旅游圈各县(市、区)旅游发展比较分析 | 第32-36页 |
·旅游投入不均衡 | 第34页 |
·旅游产业规模不均衡 | 第34-35页 |
·旅游发展高度不均衡 | 第35-36页 |
·大井冈旅游圈旅游非均衡发展的原因探析 | 第36-39页 |
·历史机缘的孕育 | 第37-38页 |
·市场动力的催生 | 第38页 |
·政府助力的加速 | 第38-39页 |
·大井冈旅游圈旅游均衡发展的必要性 | 第39-42页 |
·大井冈旅游圈旅游业跨越发展的需要 | 第39-40页 |
·井冈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40-42页 |
第5章 基于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大井冈旅游圈旅游均衡发展实践探讨 | 第42-51页 |
·路径选择 | 第42-43页 |
·驱动机制构建 | 第43-44页 |
·政府的推动机制 | 第43页 |
·井冈山的带动机制 | 第43页 |
·井冈山下各县(区)的自我发展机制 | 第43-44页 |
·对策思考 | 第44-51页 |
·树立包容性增长意识——开放心态活旅游 | 第44页 |
·深化交流合作——抱团发展办旅游 | 第44-49页 |
·创造公平机会——借力政府旺旅游 | 第49-5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主要结论 | 第51-52页 |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