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公共秩序管理论文

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导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18页
        1.2.1 国内研究第13-16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研究目标第18-19页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9-20页
        1.4.1 研究思路第19-20页
        1.4.2 研究方法第20页
    1.5 研究创新第20-22页
第2章 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理论基础第22-27页
    2.1 相关机理概述第22-23页
        2.1.1 社会矛盾界定第22页
        2.1.2 社会矛盾纠纷界定第22-23页
    2.2 风险理论第23页
    2.3 社会预警理论第23-24页
    2.4 社会矛盾预警理论第24-25页
    2.5 政府危机管理理论第25-27页
第3章 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必要性分析第27-34页
    3.1 国内矛盾纠纷管理的现状第27-29页
        3.1.1 矛盾纠纷排查管理第27-28页
        3.1.2 矛盾纠纷预警管理第28页
        3.1.3 矛盾纠纷化解管理第28-29页
    3.2 现有社会矛盾纠纷管理的困境第29-32页
        3.2.1 相关机制不健全第29-31页
        3.2.2 专业化管理队伍不足第31-32页
    3.3 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必要性第32-34页
第4章 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第34-60页
    4.1 动态管理模式第34-36页
        4.1.1 动态风险管理模式第34页
        4.1.2 “戴明环”动态循环管理模式第34-35页
        4.1.3 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模型第35-36页
    4.2 矛盾纠纷评估模型建立第36-56页
        4.2.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36页
        4.2.2 指标的选取及筛选第36-37页
        4.2.3 社会矛盾纠纷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第37-41页
        4.2.4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1-48页
        4.2.5 社会矛盾纠纷等级的确定第48-50页
        4.2.6 雅安市雨城区社会矛盾纠纷动态评估第50-56页
    4.3 社会矛盾纠纷动态应对管理模式第56-60页
        4.3.1 等级化的管理模式第56-58页
            4.3.1.1 一般等级时期治理模式第56页
            4.3.1.2 较大等级时期的治理模式第56-57页
            4.3.1.3 重大等级时期治理模式第57页
            4.3.1.4 特大等级时期治理模式第57-58页
        4.3.2 末端治理管理模式第58-60页
第5章 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的政策建议第60-65页
    5.1 政府应坚持依法行政第60-61页
    5.2 完善相关机制建设第61-62页
        5.2.1 建立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第61页
        5.2.2 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第61页
        5.2.3 建立和完善奖惩机制第61-62页
    5.3 打造专业的管理队伍第62-63页
        5.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第62页
        5.3.2 管理与信息化相结合第62页
        5.3.3 发挥人民调解的重要作用第62-63页
        5.3.4 积极扶持民间组织第63页
    5.4 建立多元化的管理体制第63-65页
        5.4.1 化解方式多元化第63页
        5.4.2 参与主体多元化第63-64页
        5.4.3 社会教育多元化第64-65页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致谢第70-71页
附录1 专家调查咨询拟问卷第71-75页
附录2 访谈提纲第75-76页
附录3 社会矛盾纠纷评判情况调查问卷第76-80页
附录4 2014年第二季度暨上半年雨城区社会矛盾纠纷整体态势分析及对策建议第80-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J房地产公司债务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惠州Z学院辅导员岗位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