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宗教建筑论文

禅意空间在旅游景区禅修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前言第8-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6页
    1.1 课题的提出第12-14页
    1.2 论文研究的背景第14-18页
        1.2.1 国学的兴盛第14-15页
        1.2.2 禅文化在当代禅修旅游中的角色扮演第15-16页
        1.2.3 禅文化定位与养生旅游地产的经济价值转变第16-18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综述第18-22页
        1.3.1 国内研究历史与发展现状第18-20页
        1.3.2 国外研究历史与发展现状第20-22页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2-24页
        1.4.1 论文研究的目的第22-23页
        1.4.2 论文研究的意义第23-24页
    1.5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24-25页
        1.5.1 论文研究的内容第24页
        1.5.2 论文研究的方法第24-25页
    1.6 论文的研究框架第25-26页
第2章 禅意空间与禅修建筑概述第26-50页
    2.1 禅意空间的概念第26-34页
        2.1.1 哲学基础(禅与禅宗)第26-29页
        2.1.2 禅与意境(禅境)第29-32页
        2.1.3 禅与建筑空间第32-34页
    2.2 禅修建筑的概念界定第34-37页
        2.2.1 何为“禅修”第34-36页
        2.2.2 “禅修建筑”与“佛教建筑”第36-37页
    2.3 禅意空间与禅修建筑的发展、演变第37-48页
        2.3.1 古印度主流禅修与“石窟”“精舍”的产生第37-39页
        2.3.2 我国佛教禅修与北方“禅窟”、南方“禅寺”的发展第39-44页
        2.3.3 日本佛教禅修与“僧堂”、“茶室”的传承第44-46页
        2.3.4 现代旅游景区禅修及建筑的禅意功能演化第46-48页
    2.4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3章 禅意空间在旅游景区禅修建筑中的解析第50-76页
    3.1 景区禅修建筑中禅意空间的构成要素第50-56页
        3.1.1 物质性要素第50-54页
        3.1.2 自然要素第54-56页
    3.2 景区禅修建筑中禅意空间的属性建构第56-61页
        3.2.1 精神文化属性第56-57页
        3.2.2 禅修功能属性第57-60页
        3.2.3 生态价值属性第60-61页
    3.3 景区禅修建筑中禅意空间的形态特征及其秩序建构第61-71页
        3.3.1 形态特征第62-65页
        3.3.2 秩序建构第65-71页
    3.4 景区禅修建筑中禅意空间的美学特征第71-75页
        3.4.1 均衡与统一第71-73页
        3.4.2 静谧与空寂第73-74页
        3.4.3 简素与淡雅第74-75页
    3.5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4章 禅意空间在旅游景区禅修建筑中的设计策略第76-93页
    4.1 禅意空间在旅游景区禅修建筑中的设计原则第76-82页
        4.1.1 整体性与体验性的原则第76-78页
        4.1.2 模糊性与多样性的原则第78-79页
        4.1.3 禅意美的可解读性原则第79-81页
        4.1.4 “翻手为繁华,覆手归简约”的原则第81-82页
    4.2 禅意空间的意境营造第82-92页
        4.2.1 禅文化主题内容的提取与营造第82-86页
        4.2.2 与场地共生,在空间升华第86-91页
        4.2.3 符号化的“刺激”与“隐喻”第91-92页
    4.3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5章 景区禅修建筑及禅意空间设计实践第93-111页
    5.1 项目背景第93-97页
        5.1.1 项目缘起第93-94页
        5.1.2 基地概况第94-96页
        5.1.3 策划理念与项目定位第96-97页
    5.2 项目方案规划设计第97-110页
        5.2.1 “倦鸟归巢”之禅修养生中心第97-105页
        5.2.2 山水禅意景观节点设计第105-110页
    5.3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6章 结语第111-115页
    6.1 研究结论第111-112页
    6.2 展望第112-115页
        6.2.1 禅文化与旅游景区开发的趋势第112-113页
        6.2.2 旅游景区禅修建筑的设计趋势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朱砂叶螨抗甲氰菊酯P450基因鉴定及其转录调控研究
下一篇:广州A“旧厂房”改造项目投融资决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