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Extended Abstract | 第8-21页 |
变量注释表 | 第21-23页 |
1 绪论 | 第23-41页 |
1.1 课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23-25页 |
1.2 隧道无线通信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 第25-31页 |
1.3 协作通信 | 第31-36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36-38页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38页 |
1.6 本文结构 | 第38-41页 |
2 协作通信系统基本模型与分析基础 | 第41-48页 |
2.1 协作通信系统基本模型 | 第41-42页 |
2.2 协作通信模式 | 第42-44页 |
2.3 协作波束成形 | 第44-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3 隧道无线信道模型 | 第48-70页 |
3.1 隧道电磁波传播模型 | 第48-53页 |
3.2 多波模模型 | 第53-55页 |
3.3 隧道多波模模型的修正 | 第55-63页 |
3.4 隧道近区模型和远区模型 | 第63-6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4 隧道单中继协作通信系统的优化 | 第70-92页 |
4.1 系统模型 | 第70-72页 |
4.2 容量分析 | 第72-74页 |
4.3 基于容量优化的协作通信功率分配 | 第74-82页 |
4.4 基于容量优化的协作模式选择 | 第82-86页 |
4.5 基于容量优化的协作中继位置选择 | 第86-9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5 隧道多中继协作通信系统的优化 | 第92-113页 |
5.1 系统模型 | 第92-93页 |
5.2 信道容量计算公式 | 第93页 |
5.3 多中继协作通信系统的功率分配 | 第93-104页 |
5.4 中继选择与功率分配联合优化 | 第104-11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6 隧道协作波束成形通信系统的优化 | 第113-130页 |
6.1 系统模型与容量计算 | 第113-114页 |
6.2 隧道协作波束成形矢量设计 | 第114-124页 |
6.3 基于信道容量优化的联合功率分配和波束成形 | 第124-126页 |
6.4 基于预定信道功率增益门限的联合中继选择和波束成形 | 第126-12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30-133页 |
7.1 总结 | 第130-131页 |
7.2 展望 | 第131-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4页 |
作者简历 | 第144-14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