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车体构造及设备论文--走行部分论文

时域内位移激励下的构架疲劳寿命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轨道谱的时域模拟第13页
        1.2.2 结构疲劳分析第13-17页
        1.2.3 损伤累积第17-19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轨道不平顺的时域模拟第20-36页
    2.1 轨道谱概述第20-25页
        2.1.1 轨道功率谱密度函数第20-21页
        2.1.2 功率谱密度函数的性质第21页
        2.1.3 国内外常用的轨道谱密度函数模型第21-25页
    2.2 轨道不平顺时域模拟方法第25-28页
        2.2.1 二次滤波法第25-26页
        2.2.2 白噪声滤波法第26页
        2.2.3 三角级数法第26-27页
        2.2.4 离散傅里叶逆变换法第27-28页
    2.3 采样参数对采样结果的影响第28-33页
        2.3.1 截断频率对仿真结果的影响第29-31页
        2.3.2 时域采样间隔对仿真结果的影响第31-32页
        2.3.3 仿真长度对仿真结果的影响第32页
        2.3.4 模拟参数的确定第32-33页
    2.4 基于离散傅里叶逆变换的轨道随机不平顺模拟第33-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三章 转向架构架动应力计算第36-54页
    3.1 动应力计算方法第36-37页
        3.1.1 显式瞬态动力学分析第36页
        3.1.2 隐式瞬态动力学分析第36-37页
        3.1.3 准静态叠加法第37页
    3.2 悬臂梁结构寿命计算第37-39页
        3.2.1 有限元模型第37-38页
        3.2.2 边界条件第38-39页
        3.2.3 计算结果第39页
    3.3 转向架构架模型第39-47页
        3.3.1 转向架构架模型的建立及验证第39-42页
        3.3.2 整车简化模型建立第42-44页
        3.3.3 时域位移激励第44-47页
    3.4 转向架构架显示计算响应第47-52页
        3.4.1 隐式计算方法第47-49页
        3.4.2 显式计算方法第49-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不同损伤累积方法下的构架寿命第54-74页
    4.1 雨流计数法第54-55页
    4.2 焊缝结构疲劳特性曲线(S-N曲线)第55-59页
        4.2.1 BS标准中的焊缝S-N曲线说明第55-57页
        4.2.2 IIW标准中的S-N曲线说明第57-59页
    4.3 平均应力修正方法第59-64页
        4.3.1 平均应力修正模型第59-61页
        4.3.2 平均应力修正模型对比第61-64页
    4.4 损伤累积方法第64-67页
        4.4.1 Palmgren-Miner线性损伤累积计算模型第64页
        4.4.2 Morrow线性损伤累积计算模型第64-65页
        4.4.3 DSM非线性损伤累积计算模型第65-67页
        4.4.4 对比计算第67页
    4.5 焊缝的选取第67-69页
    4.6 疲劳寿命计算第69-73页
        4.6.1 不同标准和平均应力下的寿命计算结果第69-71页
        4.6.2 不同损伤累积模型下的寿命计算结果第71-73页
    4.7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结论及展望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少儿行为模式下小学外部环境规划设计--以重庆市人民小学为例
下一篇:基于TAM-TOE模型的BIM技术采纳与应用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