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泉州市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和REE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7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1.1 大气颗粒物概述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24页
        1.2.1 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2 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污染评价研究进展第15-19页
        1.2.3 大气颗粒物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进展第19页
        1.2.4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解析方法第19-24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4-27页
        1.3.1 研究内容第24-26页
        1.3.2 研究技术路线第26-27页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样品采集与分析第27-36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27页
    2.2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第27-30页
        2.2.1 大气降尘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第27-28页
        2.2.2 大气TSP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第28页
        2.2.3 大气PM_(2.5) 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第28-30页
        2.2.4 潜在污染源样品采集和预处理第30页
    2.3 样品分析测定第30-36页
        2.3.1 主要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0-32页
        2.3.2 大气降尘样品的分析测定第32-33页
        2.3.3 大气TSP样品的分析测定第33-34页
        2.3.4 大气PM_(2.5) 样品的分析测定第34-35页
        2.3.5 潜在污染源样品分析测定第35-36页
第3章 泉州市大气降尘中金属元素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第36-51页
    3.1 降尘中金属元素含量水平第36-38页
    3.2 降尘中金属元素污染评价第38-42页
        3.2.1 富集因子法第38-40页
        3.2.2 地累积指数法第40-41页
        3.2.3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第41-42页
    3.3 降尘中金属元素污染来源分析第42-50页
        3.3.1 相关性分析第42-44页
        3.3.2 因子分析第44-46页
        3.3.3 聚类分析第46页
        3.3.4 铅锶同位素示踪污染来源第46-50页
    3.4 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泉州市大气降尘中REE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解析第51-61页
    4.1 降尘中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第51-55页
    4.2 降尘中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第55-56页
    4.3 降尘中稀土元素特征参数第56-58页
    4.4 降尘中稀土元素来源分析第58-60页
        4.4.1 La CeV三角图解判别来源第58页
        4.4.2 稀土元素特征参数关系图示踪来源第58-60页
    4.5 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泉州市大气TSP中金属及REE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第61-75页
    5.1 不同功能区TSP的浓度水平第61-62页
    5.2 不同功能区TSP中金属元素的浓度分布第62-63页
    5.3 TSP中金属元素污染评价第63-67页
        5.3.1 富集因子法第63-65页
        5.3.2 地累积指数法第65页
        5.3.3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第65-67页
    5.4 TSP中金属元素污染来源分析第67-69页
        5.4.1 相关性分析第67页
        5.4.2 聚类分析第67-69页
    5.5 TSP中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第69-70页
    5.6 TSP中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第70-71页
    5.7 TSP中稀土元素特征参数图示踪来源第71-73页
    5.8 小结第73-75页
第6章 泉州市大气PM_(2.5) 中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第75-99页
    6.1 泉州大气PM_(2.5) 质量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第75-78页
        6.1.1 PM_(2.5) 浓度的季节变化第76-77页
        6.1.2 不同功能区PM_(2.5) 的浓度分布特征第77页
        6.1.3 泉州市PM_(2.5) 浓度与国内外各大城市比较第77-78页
    6.2 PM_(2.5) 中金属元素的浓度特征第78-84页
        6.2.1 金属元素浓度的季节变化第79-81页
        6.2.2 金属浓度在不同功能区中的分布特征第81-84页
    6.3 PM_(2.5) 中金属元素富集程度第84-85页
    6.4 PM_(2.5) 中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第85-92页
        6.4.1 四季不同功能区重金属的暴露剂量第86-89页
        6.4.2 四季不同功能区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表征第89-92页
    6.5 PM_(2.5) 中金属元素的来源解析第92-97页
        6.5.1 相关性分析第92-93页
        6.5.2 主成分分析第93-97页
        6.5.3 聚类分析第97页
    6.6 小结第97-99页
第7章 泉州市大气PM_(2.5) 中REE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解析第99-114页
    7.1 PM_(2.5) 中稀土元素浓度特征第99-103页
        7.1.1 稀土元素浓度的季节变化第100-101页
        7.1.2 稀土元素在不同功能区的分布特征第101-103页
    7.2 不同季节PM_(2.5) 浓度与REE浓度相关性分析第103-104页
    7.3 不同季节PM_(2.5) 中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差异第104-105页
    7.4 三元图定性识别不同季节PM_(2.5) 中稀土来源第105-108页
        7.4.1 La CeSm三角图解第105-107页
        7.4.2 La CeV三角图解第107-108页
    7.5 Nd同位素结合稀土元素示踪泉州市PM_(2.5) 来源第108-113页
        7.5.1 PM_(2.5) 及潜在源中REE特征参数与Nd同位素的组成第108-110页
        7.5.2 Nd同位素与稀土元素关系图示踪来源第110-113页
    7.6 小结第113-114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14-118页
    8.1 结论第114-116页
    8.2 研究特色与创新第116-117页
    8.3 展望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S汽车有限公司内部物流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大吨位悬索桥隧道式锚碇承载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