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区域增长的立体匹配算法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立体匹配技术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Census变换算法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第14-15页
        1.3.1 选题依据第14-15页
        1.3.2 主要工作第15页
    1.4 论文内容章节安排第15-17页
第2章 基于双目视觉的立体匹配原理第17-32页
    2.1 双目立体视觉系统结构第17-18页
    2.2 摄像机成像模型第18-22页
        2.2.1 参考坐标系第18-19页
        2.2.2 针孔模型第19-21页
        2.2.3 非线性模型第21-22页
    2.3 摄像机标定模型第22-25页
        2.3.1 直接线性标定法第22-24页
        2.3.2 Tasi两步标定法第24页
        2.3.3 Z Zhang平面模板两步标定法第24-25页
    2.4 双目视觉三维测量原理第25-26页
    2.5 立体匹配原理第26-29页
        2.5.1 立体匹配的几种约束第26-27页
        2.5.2 对极几何原理第27-28页
        2.5.3 基本矩阵第28-29页
    2.6 立体匹配算法的分类第29-31页
        2.6.1 局部匹配算法第29-30页
        2.6.2 全局匹配算法第30-31页
    2.7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一种改进的高鲁棒Census算法第32-43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传统非参数变换方法第32-34页
        3.2.1 Rank变换第32-33页
        3.2.2 Census变换第33-34页
    3.3 基于改进Census变换的立体匹配第34-37页
        3.3.1 传统Census变换的局限性第34-36页
        3.3.2 改进Census变换第36-37页
    3.4 匹配代价计算及算法步骤第37-38页
    3.5 光照变换下区域匹配的实验结果第38-42页
        3.5.1 模拟光照第38-39页
        3.5.2 误差计算第39-40页
        3.5.3 匹配结果与误差分析第40-42页
    3.6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融合SIFT特征点与轮廓信息的匹配算法第43-59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传统区域增长算法第43-44页
    4.3 特征点提取及匹配第44-49页
        4.3.1 特征点检测第44-48页
        4.3.2 特征点匹配第48-49页
    4.4 边缘探测第49-52页
    4.5 轮廓点匹配第52-56页
        4.5.1 轮廓提取与保存第52-54页
        4.5.2 轮廓点粗匹配第54-55页
        4.5.3 轮廓点精匹配第55-56页
    4.6 算法步骤第56页
    4.7 人偶图像立体匹配的实验结果第56-58页
    4.8 本章小结第58-59页
总结与展望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境法立法后评估的法理研究
下一篇:SEREX法筛选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造血细胞靶抗原及其初步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