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1.1 植物抗旱性概述 | 第11-14页 |
1.1.1 抗旱性定义 | 第11-12页 |
1.1.2 植物干旱胁迫应答机制 | 第12-13页 |
1.1.3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形态和生理应答 | 第13-14页 |
1.2 干旱胁迫诱导蛋白及基因 | 第14-17页 |
1.2.1 抗旱相关转录因子 | 第14-15页 |
1.2.2 植物抗旱相关功能蛋白及基因 | 第15-17页 |
1.3 四种抗旱相关功能基因 | 第17-19页 |
1.3.1 脂质转移蛋白基因 | 第17-18页 |
1.3.2 膨胀素基因 | 第18页 |
1.3.3 水通道蛋白基因 | 第18-19页 |
1.3.4 果聚糖合成酶基因 | 第19页 |
1.4 PEG-6000高渗溶液法模拟植物干旱环境 | 第19-20页 |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的应用 | 第20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1.6.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干旱胁迫下四个小麦品种叶片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 | 第22-3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2.1.1 供试小麦品种 | 第22页 |
2.1.2 材料培养与处理 | 第22页 |
2.1.3 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2.1.4 小麦果聚糖含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2.1.5 小麦叶片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 第24页 |
2.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4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2.2.1 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 | 第24-25页 |
2.2.2 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叶片果聚糖含量的变化 | 第25-26页 |
2.2.3 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变化 | 第26-27页 |
2.3 讨论 | 第27-29页 |
2.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干旱胁迫下四个小麦品种叶片中四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30-4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4页 |
3.1.1 供试小麦品种与处理 | 第30页 |
3.1.2 实验仪器灭菌处理 | 第30-31页 |
3.1.3 候选基因引物设计 | 第31页 |
3.1.4 植物材料总RNA的提取与反转录 | 第31-32页 |
3.1.5 反转录合成cDNA | 第32页 |
3.1.6 梯度PCR扩增反应 | 第32-33页 |
3.1.7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3-34页 |
3.1.8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4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3.2.1 植物材料总RNA的检测 | 第34页 |
3.2.2 四种功能基因及内参基因的反转录检测 | 第34-35页 |
3.2.3 干旱胁迫对四个功能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 | 第35-37页 |
3.3 讨论 | 第37-40页 |
3.3.1 脂质转移蛋白基因及相应生理指标分析 | 第37-38页 |
3.3.2 膨胀素基因及相应生理指标分析 | 第38-39页 |
3.3.3 水通道蛋白基因及相应生理指标分析 | 第39页 |
3.3.4 果聚糖合成酶基因及相应生理指标分析 | 第39-40页 |
3.4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缩略词表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