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综合评价及控制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1.2 安全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1.2.1 国外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发展现状 | 第8-10页 |
| 1.2.2 国内煤矿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安全评价方法简介 | 第13-22页 |
| 2.1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13-15页 |
| 2.1.1 模糊综合评价法简介 | 第13页 |
| 2.1.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分析步骤 | 第13-14页 |
| 2.1.3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优缺点 | 第14-15页 |
| 2.2 危险性预先分析法 | 第15-16页 |
| 2.3 事故树分析法 | 第16-22页 |
| 2.3.1 事故树分析法的基本程序 | 第16-17页 |
| 2.3.2 事故树的构成 | 第17-18页 |
| 2.3.3 事故树编制规则 | 第18-21页 |
| 2.3.4 结构重要度分析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工程概况及危险源辨识 | 第22-26页 |
| 3.1 矿井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 3.1.1 矿井地理概况 | 第22页 |
| 3.1.2 矿井各系统运行情况简介 | 第22-23页 |
| 3.1.3 矿井地质情况 | 第23页 |
| 3.2 煤矿生产主要危险源辩识 | 第23-26页 |
| 3.2.1 重大危险源辨识 | 第23-24页 |
| 3.2.2 矿井其他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 第24-26页 |
| 第四章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林南仓矿矿井中的应用 | 第26-34页 |
| 4.1 煤矿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6-29页 |
| 4.1.1 必要性 | 第26页 |
| 4.1.2 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26-29页 |
| 4.2 应用举例 | 第29-34页 |
| 4.2.1 建立评语集V | 第29-30页 |
| 4.2.2 确定煤矿安全综合评价集U | 第30页 |
| 4.2.3 各评价因素子因素Uij | 第30-31页 |
| 4.2.4 各评价因素的权重分配 | 第31-32页 |
| 4.2.5 建立评价矩阵R | 第32-34页 |
| 第五章 煤矿安全生产定性分析 | 第34-56页 |
| 5.1 瓦斯爆炸定性分析 | 第34-40页 |
| 5.1.1 瓦斯事故预先危险性分析 | 第34-36页 |
| 5.1.2 掘进面瓦斯事故事故树分析 | 第36-38页 |
| 5.1.3 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事故树分析 | 第38-40页 |
| 5.2 火灾事故定性分析 | 第40-46页 |
| 5.2.1 火灾事故预先危险性分析 | 第41-42页 |
| 5.2.2 外因火灾事故树分析 | 第42-44页 |
| 5.2.3 内因火灾事故树分析 | 第44-46页 |
| 5.3 矿井通风系统定性分析 | 第46-49页 |
| 5.4 煤矿突水定性分析 | 第49-51页 |
| 5.5 安全控制对策 | 第51-56页 |
| 5.5.1 瓦斯防治 | 第51-53页 |
| 5.5.2 矿井火灾防治 | 第53-54页 |
| 5.5.3 电气事故防治 | 第54-55页 |
| 5.5.4 突水事故防治 | 第55-56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 6.1 结论 | 第56页 |
| 6.2 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