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人工智能理论论文--自动推理、机器学习论文

经典集成学习算法的有效性解释及算法改进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1页
    1.1 引言第12-14页
    1.2 学习任务的种类第14-16页
    1.3 分类任务中的研究主题第16-17页
    1.4 集成学习第17-28页
        1.4.1 集成学习的种类第17-18页
        1.4.2 现有的经典集成学习算法第18-28页
    1.5 集成学习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第28页
    1.6 本文主要贡献及内容安排第28-31页
第二章 经典集成学习算法的MARGIN理论实证解释第31-46页
    2.1 引言第31-32页
    2.2 相关工作第32-33页
    2.3 MARGIN理论第33-36页
        2.3.1 margin定义第33-34页
        2.3.2 基于margin分布的泛化误差界第34-36页
    2.4 集成学习算法的MARGIN理论实证解释第36-45页
        2.4.1 使用的数据集第36-37页
        2.4.2 实验设置第37-39页
        2.4.3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39-45页
    2.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一种基于平均MARGIN排序的基分类器选择方法第46-71页
    3.1 引言第46-47页
    3.2 相关工作第47-52页
    3.3 相关的定义第52-53页
    3.4 基于平均MARGIN排序的集成剪枝算法第53-56页
        3.4.1 算法的基本思想第53-54页
        3.4.2 算法的主要步骤第54-55页
        3.4.3 理论分析第55-56页
    3.5 实验研究第56-69页
        3.5.1 使用的数据集第56页
        3.5.2 实验设置第56-58页
        3.5.3 所提剪枝算法的有效性验证第58-64页
        3.5.4 三种性能评价度量的综合比较第64-69页
    3.6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四章 一种鲁棒的误标记噪声数据多分类方法第71-100页
    4.1 引言第71-72页
    4.2 相关工作第72-74页
        4.2.1 检测并去除噪声的方法第72-73页
        4.2.2 调整损失函数或权值更新方式的方法第73-74页
    4.3 ND_ADABOOST和SAMME第74-80页
        4.3.1 基于噪声检测的AdaBoost算法ND_AdaBoost第74-77页
        4.3.2 多分类AdaBoost算法SAMME第77-80页
    4.4 一种鲁棒的多分类ADABOOST算法ROB_MULADA第80-85页
        4.4.1 Rob_MulAda的基本思想第80-82页
        4.4.2 基于噪声检测的多分类损失函数第82-84页
        4.4.3 算法的主要步骤第84页
        4.4.4 时间复杂度分析第84-85页
    4.5 实验研究第85-98页
        4.5.1 新权值更新方式的鲁棒性验证第86-90页
        4.5.2 Rob_MulAda的有效性验证第90-98页
    4.6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第五章 基于进化欠抽样BAGGING集成的不平衡数据分类方法第100-124页
    5.1 引言第100-101页
    5.2 相关工作第101-103页
    5.3 不平衡数据分类问题中的性能评价度量第103-105页
    5.4 基于BAGGING的集成方法回顾第105-108页
        5.4.1 Over-Bagging方法第105-107页
        5.4.2 Under-Bagging方法第107-108页
    5.5 基于进化欠抽样的BAGGING集成算法EUS-BAG第108-115页
        5.5.1 设计的新适应度函数第109-111页
        5.5.2 EUS-Bag的具体步骤第111-113页
        5.5.3 时间复杂度分析第113-115页
    5.6 实验研究第115-123页
        5.6.1 使用的数据集第116页
        5.6.2 参与比较的算法第116-117页
        5.6.3 实验设置第117-118页
        5.6.4 实验结果第118-122页
        5.6.5 实验分析第122-123页
    5.7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24-126页
    6.1 全文工作总结第124-125页
    6.2 下一步的研究工作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u2+对植物多酚氧化酶源酶促氧化合成茶黄素效果的影响
下一篇:茶树CsbHLH2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