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研究--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第9-12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6页
        1.3.2 本文研究框架第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页
    1.5 主要创新点第16-19页
2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第19-33页
    2.1 基础理论第19-26页
        2.1.1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第19-22页
        2.1.2 操作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第22-26页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6-31页
        2.2.1 关于操作风险识别的研究第26-30页
        2.2.2 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第30-31页
    2.3 文献评述第31-33页
3 理论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形成根源第33-45页
    3.1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根源式分类第33-35页
        3.1.1 以“人”为主线的根源式分类第33-34页
        3.1.2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事件类型第34-35页
    3.2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形成根源分析第35-41页
        3.2.1 制度根源分析第35-39页
        3.2.2 人性根源分析第39-40页
        3.2.3 人性根源与制度根源的复合分析第40-41页
    3.3 我国建设银行操作风险形成根源分析第41-45页
4 实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形成根源第45-65页
    4.1 样本区间与数据收集第45-46页
        4.1.1 样本区间的选择第45页
        4.1.2 损失事件数据收集与整理第45-46页
        4.1.3 损失事件样本数据分类的说明第46页
    4.2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特点分析第46-58页
        4.2.1 时间分布分析第46-48页
        4.2.2 操作风险事件类型分布分析第48-50页
        4.2.3 业务条线分布分析第50-51页
        4.2.4 银行性质分布分析第51-53页
        4.2.5 银行级别分布分析第53-54页
        4.2.6 发生地域分布分析第54-56页
        4.2.7 涉及人员分布分析第56-58页
    4.3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根源分析第58-65页
        4.3.1 人性根源分析第59-60页
        4.3.2 制度根源分析第60-62页
        4.3.3 人性制度复合型根源分析第62-65页
5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内部管理体系的构建第65-77页
    5.1 构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内部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第65-67页
    5.2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内部管理体系的设计维度第67-69页
        5.2.1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内部管理体系的模式第67-68页
        5.2.2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塔式”内部管理体系第68-69页
    5.3 我国建设银行内部管理体系构建第69-77页
        5.3.1 培育良好的操作风险文化第69-71页
        5.3.2 建立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第71-73页
        5.3.3 建设操作风险集成式循环流程管理模型第73-76页
        5.3.4 完善三位一体的操作风险管理保障体系第76-77页
6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外部约束第77-85页
    6.1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外部监管约束第77-81页
    6.2 健全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外部市场约束第81-82页
    6.3 强化我国商业银行外部审计与行业自律约束第82-85页
        6.3.1 加强外部审计约束建设第82-83页
        6.3.2 加强银行业自律约束建设第83-85页
7 全文总结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电网并网运行优化调度策略及应用
下一篇:基于粒子群融合变步长扰动观察的光伏发电系统MPPT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