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罪从无的理论与实践--从三个典型案例的证据角度分析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绪论 | 第10-14页 |
| 一、选题的由来 | 第10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12页 |
| 四、选题的意义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案情介绍及争议焦点 | 第14-19页 |
| 一、基本案情 | 第14-15页 |
| (一) 念斌案 | 第14-15页 |
| (二)呼格吉勒图案 | 第15页 |
| (三) 黄家光案 | 第15页 |
| 二、案件的争议焦点 | 第15-19页 |
| 第二章 争议焦点的法理分析 | 第19-31页 |
| 一、间接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应用 | 第19-20页 |
| 二、非法证据如何界定 | 第20-22页 |
| 三、疑罪从无应如何适用 | 第22-31页 |
| 第三章 研究结论 | 第31-36页 |
| 一、立法方面 | 第31-34页 |
| (一)完善证据制度 | 第31-32页 |
| (二)以肯定的形式确定自由心证原则 | 第32-33页 |
| (三)确立沉默权 | 第33页 |
| (四)完善错案追究机制 | 第33-34页 |
| 二、司法方面 | 第34-35页 |
| (一)法官在证据采纳上 | 第34页 |
| (二)司法工作人员的权利保障上 | 第34-35页 |
| 三、监督机制方面 | 第35-36页 |
| (一)各部门之间的监督 | 第35页 |
| (二)社会舆论的监督 | 第35-36页 |
| 结语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个人简历 | 第40页 |